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邢韶华, 尹增芳, 闫德千, 张颖, 李云开, 张玉兰, 吴淑芳, 林娅, 林勇明, 孙阁, 周繇, 陈圆, 王戈, 金莹杉, 王春梅, 张仁军, 谭健晖, 李昌晓, 赵铁珍, 刘杏娥, 李春义, 任云卯, 崔丽娟, 张秀新, 王超, 周海宾, 梁善庆, 张运春, 王蕾, 王以红, 温亚利, 吴普特, 刘国经, 洪滔, 张曼胤, 张明, 张志强, 杨远芬, 翟明普, 黄华国, 余养伦, 江泽慧, 刘艳红, 刘青林, 马履一, 赵勃, 马钦彦, 张桥英, 高岚, 樊汝汶, 徐秋芳, 江泽慧, 王莲英, 罗建举, 钟章成, 于俊林, 杨培岭, 周荣伍, 崔国发, 安玉涛, 杨海军, 刘俊昌, 周国模, 吴承祯, 于文吉, 殷际松, 柯水发, 罗鹏, 王小青, 周国逸, 陈学政, 王玉涛, 汪晓峰, 何春光, 田英杰, 费本华, 王希群, 邵彬, 张本刚, 张晓丽, 冯浩, 徐克学, 温亚利, 洪伟, 邬奇峰, 王九中, 赵景刚, 蔡玲, 马润国, 刘爱青, 费本华, 高贤明, 骆有庆, 徐昕, 李敏, 康峰峰, 任树梅, 魏晓华, 何松云, 胡喜生, 任海青, 赵弟行, 吴宁, 林斌, 郑万建, 吴家森, 朱高浦, 赵焕勋, 田平, 安树杰, 卢俊峰, 宋萍, 李永祥, 范海兰. 量化退耕还林后土壤碳变化[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 29(3): 112-119.
引用本文: 邢韶华, 尹增芳, 闫德千, 张颖, 李云开, 张玉兰, 吴淑芳, 林娅, 林勇明, 孙阁, 周繇, 陈圆, 王戈, 金莹杉, 王春梅, 张仁军, 谭健晖, 李昌晓, 赵铁珍, 刘杏娥, 李春义, 任云卯, 崔丽娟, 张秀新, 王超, 周海宾, 梁善庆, 张运春, 王蕾, 王以红, 温亚利, 吴普特, 刘国经, 洪滔, 张曼胤, 张明, 张志强, 杨远芬, 翟明普, 黄华国, 余养伦, 江泽慧, 刘艳红, 刘青林, 马履一, 赵勃, 马钦彦, 张桥英, 高岚, 樊汝汶, 徐秋芳, 江泽慧, 王莲英, 罗建举, 钟章成, 于俊林, 杨培岭, 周荣伍, 崔国发, 安玉涛, 杨海军, 刘俊昌, 周国模, 吴承祯, 于文吉, 殷际松, 柯水发, 罗鹏, 王小青, 周国逸, 陈学政, 王玉涛, 汪晓峰, 何春光, 田英杰, 费本华, 王希群, 邵彬, 张本刚, 张晓丽, 冯浩, 徐克学, 温亚利, 洪伟, 邬奇峰, 王九中, 赵景刚, 蔡玲, 马润国, 刘爱青, 费本华, 高贤明, 骆有庆, 徐昕, 李敏, 康峰峰, 任树梅, 魏晓华, 何松云, 胡喜生, 任海青, 赵弟行, 吴宁, 林斌, 郑万建, 吴家森, 朱高浦, 赵焕勋, 田平, 安树杰, 卢俊峰, 宋萍, 李永祥, 范海兰. 量化退耕还林后土壤碳变化[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 29(3): 112-119.
LIU Xing_e, JIN Ying-shan, FAN Hai_lan, WANG Xiao_qing, JIANG Ze_hui, ZHAI Ming-pu, FEI Ben_hua, REN Hai_qing, WANG Chao, SONG Ping, ZHOU Rong-wu, AN Yu-tao, MA Run-guo, REN Yun-mao, . Quantifying the soil carbon changes following the afforestation of former arableland[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7, 29(3): 112-119.
Citation: LIU Xing_e, JIN Ying-shan, FAN Hai_lan, WANG Xiao_qing, JIANG Ze_hui, ZHAI Ming-pu, FEI Ben_hua, REN Hai_qing, WANG Chao, SONG Ping, ZHOU Rong-wu, AN Yu-tao, MA Run-guo, REN Yun-mao, . Quantifying the soil carbon changes following the afforestation of former arableland[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7, 29(3): 112-119.

量化退耕还林后土壤碳变化

Quantifying the soil carbon changes following the afforestation of former arableland

  • 摘要: 为了评价退耕还长白落叶松对土壤碳的影响,该文以中国东北地区的敦化市为例,选择了7个退耕后演替的不同时间序列的长白落叶松样地,及其附近的250年生原始林作为土壤长期碳汇潜力的一个参照,通过采集矿质土壤样品,并测定生物量碳、凋落物碳,研究长白落叶松第1个轮伐期间土壤碳量和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退耕后12年碳密度降低到最小量75.87 Mg/hm2,然后逐渐恢复; 在退耕21年的时候,土壤有机碳恢复到农田的水平,即84.28Mg/hm2.21年后土壤碳密度出现净积累.造林后33年,土壤碳的增加和减少与生物量碳的累积相比是比较小的,而长期来看(250年),土壤碳库占整个生态系统碳库的63.4%.这种情况表明,肥沃的土壤退耕还林后,长期来看是一个可观的碳汇.颗粒态有机质是土壤有机质中对土地利用变化比较敏感的指标.在0 ~30 cm土层中, 长白落叶松林地和原始林粗颗粒态有机质分别是耕地的2.7和3.4倍,颗粒态碳在土壤总碳中的分配比例是增加的,表明退耕还林后土壤质量在好转.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7287
  • HTML全文浏览量:  304
  • PDF下载量:  7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修回日期:  1900-01-01
  • 刊出日期:  2007-05-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