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刘志军, 徐剑琦, 施婷婷, 黄心渊, 刘智, 崔彬彬, 张煜星, 程丽莉, 王志玲, 于寒颖, 李国平, 周国模, 赵俊卉, 江泽慧, 陈伟, 曹伟, 肖化顺, 宗世祥, 李贤军, 周志强, 杜官本, 雷霆, 程金新, 张展羽, 雷相东, 丁立建, 杨谦, 张璧光, 黄群策, 骆有庆, 王海, 郝雨, 郭广猛, 关德新, 李云, 王正, 王正, 曹金珍, 雷洪, 张彩虹, 吴家森, 苏里坦, 张贵, 张则路, 张璧光, 李云, 苏淑钗, 刘童燕, 张佳蕊, 王勇, 李文军, 陈晓光, 黄晓丽, 常亮, 金晓洁], 许志春, 张慧东, 宋南, 张书香, 贺宏奎, 秦广雍, 张大红, 周晓燕, 方群, 姜培坤, 刘大鹏, 秦岭, 刘彤, 吴家兵, 张国华, 李延军, 陈燕, 苏晓华, 高黎, 刘海龙, 姜金仲, 蔡学理, 姜静, 张弥, 张金桐, 刘建立, 冯慧, 于兴华, 周梅, 陈绪和, 成小芳, 张冰玉, 王安志, 尹伟伦, 朱彩霞, 王德国, 王谦, 冯大领, 亢新刚, 聂立水, 金昌杰, 陈建伟3, 张连生, 张勤, 崔国发, 韩士杰, 胡君艳, 梁树军, 姚国龙. 中国森林资源1950—2003年结构变化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 28(6): 80-87.
    引用本文: 刘志军, 徐剑琦, 施婷婷, 黄心渊, 刘智, 崔彬彬, 张煜星, 程丽莉, 王志玲, 于寒颖, 李国平, 周国模, 赵俊卉, 江泽慧, 陈伟, 曹伟, 肖化顺, 宗世祥, 李贤军, 周志强, 杜官本, 雷霆, 程金新, 张展羽, 雷相东, 丁立建, 杨谦, 张璧光, 黄群策, 骆有庆, 王海, 郝雨, 郭广猛, 关德新, 李云, 王正, 王正, 曹金珍, 雷洪, 张彩虹, 吴家森, 苏里坦, 张贵, 张则路, 张璧光, 李云, 苏淑钗, 刘童燕, 张佳蕊, 王勇, 李文军, 陈晓光, 黄晓丽, 常亮, 金晓洁], 许志春, 张慧东, 宋南, 张书香, 贺宏奎, 秦广雍, 张大红, 周晓燕, 方群, 姜培坤, 刘大鹏, 秦岭, 刘彤, 吴家兵, 张国华, 李延军, 陈燕, 苏晓华, 高黎, 刘海龙, 姜金仲, 蔡学理, 姜静, 张弥, 张金桐, 刘建立, 冯慧, 于兴华, 周梅, 陈绪和, 成小芳, 张冰玉, 王安志, 尹伟伦, 朱彩霞, 王德国, 王谦, 冯大领, 亢新刚, 聂立水, 金昌杰, 陈建伟3, 张连生, 张勤, 崔国发, 韩士杰, 胡君艳, 梁树军, 姚国龙. 中国森林资源1950—2003年结构变化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 28(6): 80-87.
    LIU Zhi-jun, YU Han-ying, HAN Shi-jie, CHEN Yong-liang, ZHANG Bi-guang, YAO Guo-long4, ZHAO Feng-jun, HE Hong-kui, LI Xiu-ling, SHEN Ying-bai, YANG Qian, GAO Rong-fu, ZHOU Xiao-ya, LI Yan_jun, CHEN Xu-he, SU Xiao-hua2, ZHANG Bing-y, JIN Chang-jie, . Change analysis on Chinese forest construction from year 1950 to 2003[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6, 28(6): 80-87.
    Citation: LIU Zhi-jun, YU Han-ying, HAN Shi-jie, CHEN Yong-liang, ZHANG Bi-guang, YAO Guo-long4, ZHAO Feng-jun, HE Hong-kui, LI Xiu-ling, SHEN Ying-bai, YANG Qian, GAO Rong-fu, ZHOU Xiao-ya, LI Yan_jun, CHEN Xu-he, SU Xiao-hua2, ZHANG Bing-y, JIN Chang-jie, . Change analysis on Chinese forest construction from year 1950 to 2003[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6, 28(6): 80-87.

    Change analysis on Chinese forest construction from year 1950 to 2003

    • 摘要: 该文根据1950—2003年6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对中国森林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经过50多年的培育、保护和利用,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有了大幅度提高,森林面积比建国初增加约111.74%,但蓄积增加仅约17.4%. 森林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工林面积和蓄积比重逐渐提高,面积比重由1964年的4.49%提高到2003年的33.77%;天然林面积和蓄积比重明显下降,但天然林蓄积仍占森林蓄积的主体,到2003年仍占89.65%;针叶树面积和蓄积比重由原来的70%以上逐步降低,现在针阔比接近1∶1,而且优势树种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红松、樟子松和华山松等优质用材林几乎采伐殆尽;森林结构低龄化,单位面积蓄积量降低,可采资源减少;林种结构调整显著,防护林明显增加,用材林大幅度减少,两者的面积和蓄积已接近相等;防护林经营问题凸显,森林资源经营还处在向可持续经营不断接近过程中的森林多资源、多功能利用的初期;20世纪80年代后森林资源开始逐渐恢复,且势态良好,但到2003年森林资源质量仍未达到1962年水平. 因此,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加快林业建设以满足经济社会对森林的需求,依然任重道远.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