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贺梦莹, 董利虎, 李凤日.
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冠幅预测模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0, 42(7): 23-32.
doi: 10.12171/j.1000-1522.20190250
|
[2] |
白东雪, 刘强, 董利虎, 李凤日.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有效冠高的确定及其影响因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 41(5): 76-87.
doi: 10.13332/j.1000-1522.20190016
|
[3] |
沈剑波, 雷相东, 雷渊才, 李玉堂.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地位指数及立地形的比较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 40(6): 1-8.
doi: 10.13332/j.1000-1522.20170400
|
[4] |
罗梅, 陈绍志.
不同龄组长白落叶松种内及种间竞争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 40(9): 33-44.
doi: 10.13332/j.1000-1522.20180126
|
[5] |
童龙, 张磊, 李彬, 耿养会, 谢锦忠, 张玮, 陈丽洁.
钩梢对麻竹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 40(11): 69-75.
doi: 10.13332/j.1000--1522.20180216
|
[6] |
宋金凤, 李金博, 曹楷, 桑英, 崔晓阳.
草酸和柠檬酸提高长白落叶松对Pb胁迫的适应性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 39(11): 18-27.
doi: 10.13332/j.1000-1522.20170146
|
[7] |
姜礅, 孟昭军, 严善春.
用茉莉酸甲酯局部喷施长白落叶松苗对落叶松毛虫体内防御酶的影响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 39(2): 58-63.
doi: 10.13332/j.1000-1522.20160291
|
[8] |
高雷, 崔晓阳, 郭亚芬, 徐嘉晖.
小兴安岭地区典型红松林下不同形态土壤氮的动态变化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 39(12): 52-60.
doi: 10.13332/j.1000-1522.20170241
|
[9] |
毛宏蕊, 金光泽.
氮添加对典型阔叶红松林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 39(8): 42-49.
doi: 10.13332/j.1000-1522.20160193
|
[10] |
孙志虎, 王秀琴, 陈祥伟.
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6, 38(12): 1-13.
doi: 10.13332/j.1000-1522.20160016
|
[11] |
张素芳, 张磊, 赵佳丽, 张莉, 张含国.
长白落叶松小RNA测序和其靶基因预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6, 38(12): 64-72.
doi: 10.13332/j.1000-1522.20150404
|
[12] |
杨博文, 孙海龙, 吴楚.
低磷胁迫对水曲柳幼苗光合速率与氮素同化的影响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 37(8): 18-23.
doi: 10.13332/j.1000-1522.20140417
|
[13] |
杨小燕, 杨淼焱, 王恩姮, 夏祥友, 陈祥伟.
黑土区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 36(5): 39-43.
doi: 10.13332/j.cnki.jbfu.2014.05.008
|
[14] |
郝龙飞, 刘婷岩, 张连飞, 贾斌英, 李宁, 李开隆.
氮素指数施肥对白桦播种苗养分承载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 36(6): 17-23.
doi: 10.13332/j.cnki.jbfu.2014.06.006
|
[15] |
杨腾, 段劼, 马履一, 贾黎明, 彭祚登, 陈闯, 陈婧, .
不同氮素用量对文冠果生长、养分积累及转运的影响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 36(3): 57-62.
doi: 10.13332/j.cnki.jbfu.2014.03.008
|
[16] |
许晨璐, 孙晓梅, 张守攻.
日本落叶松与长白落叶松及其杂种光合特性比较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 34(4): 62-66.
|
[17] |
田如男, 朱敏, 孙欣欣, 刘曼, 程澄.
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水体氮磷去除效果的模拟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3(6): 191-195.
|
[18] |
孙慧彦, 刘勇, 马履一, 贾忠奎, 康瑶瑶, 金虎范, 祝燕, 侯炳柱, 尹凤君.
长白落叶松苗木质量与造林效果关系的比较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1(6): 176-180.
|
[19] |
何明, 翟明普, 曹帮华.
水分胁迫下增施氮、磷对刺槐无性系苗木光合特性的影响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1(6): 116-120.
|
[20] |
张立华, 林益明, 叶功富, 殷亮, 周海超.
不同林分类型叶片氮磷含量、氮磷比及其内吸收率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1(5): 67-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