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吕威, 孙宇涵, 张华新, 杨庆山, 李娟, 陈受宜, 张万科, 李云.
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花粉活力及枯落物外源基因检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 41(7): 91-100.
doi: 10.13332/j.1000-1522.20190105
|
[2] |
雷蕾, 李芊夏, 岳莉然, 张彦妮.
黄连花花期动态及其授粉特性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 41(6): 129-137.
doi: 10.13332/j.1000-1522.20180279
|
[3] |
胡晓晴, 陈智鑫, 邓王姝颖, 王晟宇, 张淇, 张正一, 刘雪梅.
白桦雄花发育异常突变体的成熟花药及花粉特征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 40(5): 29-36.
doi: 10.13332/j.1000-1522.20170282
|
[4] |
宋晓波, 张俊佩, 徐慧敏, 徐虎智, 裴东, .
浅山丘陵地果材兼用型核桃栽培模式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6, 38(6): 60-66.
doi: 10.13332/j.1000-1522.20160108
|
[5] |
王晓琪, 胥明, 赵健, 张炎, 周晨, 刘学增, 郭会芳, 张金凤.
北美枫香雄花和花序轴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6, 38(3): 32-37.
doi: 10.13332/j.1000-1522.20150197
|
[6] |
杜庆鑫, 刘攀峰, 庆军, 魏艳秀, 杜红岩.
杜仲种质资源雄花主要数量性状变异及概率分级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6, 38(11): 42-49.
doi: 10.13332/j.1000-1522.20160031
|
[7] |
陈思羽, 杨辉, 韩姣, 张大伟, 赵珊珊, 张忠辉, 郭忠玲, 杨雨春.
长白山区核桃楸结实性状种源变异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 37(12): 32-40.
doi: 10.13332/j.1000-1522.20150278
|
[8] |
孙鹏, 戴丽, 徐兆翮, 孙非, 袁存权, 胡瑞阳, 孙宇涵, 李云.
刺槐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生长过程中柱头与花柱内钙离子的分布特征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 37(11): 59-68.
doi: 10.13332/j.1000-1522.20140394
|
[9] |
赵丽红, 周菲, 官民晓, 刘闯, 赵鑫, 刘雪梅.
白桦雌花发育前期和中期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 37(4): 104-112.
doi: DOI:10.13332/j.1000-1522.20140301
|
[10] |
陈凌娜, 马庆国, 张俊佩, 周贝贝, 裴东.
核桃BES-SSR 的开发及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 36(6): 24-29.
doi: 10.13332/j.cnki.jbfu.2014.06.008
|
[11] |
刘剑锋, 颜堃, 程云清, 王占武, 邹振峰.
榛子花粉生活力和柱头可授性与结实特征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 34(3): 58-63.
|
[12] |
许林, 陈法志, 戢小梅, 童俊, 杨守坤, 陈卫东, 谢焰锋.
紫珠属2种植物的花粉生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 34(4): 25-30.
|
[13] |
孟希, 王若涵, 谢磊, 龙茹, 牟淑琳, 张志翔.
广玉兰开花动态与雌雄异熟机制的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3(4): 63-69.
|
[14] |
董宁光, 高英, 裴东.
核桃子叶RNA提取方法的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3(6): 98-101.
|
[15] |
马庆国, 王滑, 潘刚, 裴东.
西藏核桃优良单株的FISH-AFLP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3(6): 86-89.
|
[16] |
冯岚, 洑香香, 方升佐.
青钱柳花粉生活力及耐贮性的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 32(4): 121-125.
|
[17] |
马长明, 翟明普, 刘春鹏, .
单作与间作条件下核桃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1(6): 181-186.
|
[18] |
王君, 康向阳, 刘立成, 姜鹏, 付贵生.
青杨派树种雌蕊柱头可授性及最佳授粉时期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1(4): 30-35.
|
[19] |
李秉玲, 尚晓倩, 刘燕.
芍药花粉超低温保存4年后的生活力检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30(6): 145-147.
|
[20] |
周金池, 马履一.
河北平山县退耕还林树种施肥效果的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30(6): 64-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