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张煜星. 中国森林资源1950—2003年经营状况及问题[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30(5): 91-96.
    引用本文: 张煜星. 中国森林资源1950—2003年经营状况及问题[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30(5): 91-96.
    ZHANG Yu-xing. Forest management conditions and problems from 1950 to 2003 in China[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8, 30(5): 91-96.
    Citation: ZHANG Yu-xing. Forest management conditions and problems from 1950 to 2003 in China[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8, 30(5): 91-96.

    中国森林资源1950—2003年经营状况及问题

    Forest management conditions and problems from 1950 to 2003 in China

    • 摘要: 根据经营方针、经营特征以及森林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化,中国50多年的森林经营可以划分为森林资源质量恶化和逐步恢复两个阶段。森林经营结果表明,1950—2003年,我国森林资源在采伐利用蓄积量为130.57亿m3的同时,森林面积和蓄积仍有增加,森林经营成绩显著。但是,由于森林经营理论滞后、经营理念重采轻育、分类经营界定不清晰、结构调整目标不明确、经营以木材需求为核心,忽视了森林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等问题,导致森林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天然林面积比重下降了30.6%,蓄积比重下降了9.4%;用材林面积和蓄积比重减少到46.52%和45.57%;森林低龄化明显,幼中龄林面积比重占67.9%;针叶林面积和蓄积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由于森林采伐利用强度较大,择伐周期较短,森林质量在第二阶段虽有所恢复,但仍然较差。林分单位蓄积平均仅为84.73 m3/hm2,低郁闭度(0.2~0.4)面积占34.41%,平均胸径为13.8 cm,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的面积仅占42.22%;同时,虽然人工林面积较大,但中幼龄林面积比重达77.40%,单位面积蓄积仅为46.59 m3/hm2。因此,新世纪的森林经营必须依据森林资源现状,对经营理论与实践合理扬弃,优先解决经营理论、产权优化、分类界定和经营技术等问题。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