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More+
2006年 28卷 第4期
张春雨,
钟健,
于格,
许月卿,
吕兆林,
王献溥,
赖巧玲,
何利娟,
马履一,
林峰,
张力平,
史军辉,
姜春宁,
曹金珍,
李笑吟,
王华,
王勇,
李长洪,
贾彩凤,
李秀芬,
赵广亮,
郭小平,
杨永福,
张亚利,
何恒斌,
于占源,
孙长霞,
邵晓梅,
于顺利,
李悦,
王继兴,
郭惠红,
王骏,
朱教君,
朱清科,
赵秀海,
王希群,
胥辉,
杨培岭,
毕华兴,
郝玉光,
赵博光,
杨明嘉,
郑彩霞,
D.PascalKamdem,
鲁春霞,
习宝田,
尚晓倩,
黄忠良,
李鸿琦,
曾德慧,
姜凤岐,
崔小鹏,
张志2,
任树梅,
朱金兆,
杨为民,
欧阳学军,
王庆礼,
陈宏伟,
李黎,
包仁艳,
谢高地,
张榕,
费孛,
王秀珍,
尚宇,
周金池,
甘敬,
刘燕,
丁琼,
郑景明,
张池,
蔡宝军,
范志平,
张中南,
何晓青,
贾桂霞,
刘艳,
刘足根,
贾昆锋,
沈应柏,
刘鑫,
张方秋,
纳磊,
唐小明,
毛志宏,
鹿振友,
李凤兰,
陈伏生,
李林,
周小勇,
赵琼,
申世杰,
马玲
2006, 28(4): 82-87.
摘要:
通过对白桦杂交子代种苗性状的分析,估算白桦亲本的遗传参数,为白桦第二代强化种子园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2003年在白桦强化种子园中以小北湖(BH)3个优树、帽儿山(M)2个优树作为杂交亲本,按5×5完全双列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杂交,测定白桦25个杂交组合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及其苗高、地径等.结果表明,25个杂交组合的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及其苗高、地径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千粒重、发芽率和发芽势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反交效应差异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苗高的一般配合力差异显著,而地径的一般配合力差异不显著,苗高和地径的特殊配合力及反交效应差异极显著;根据杂交子代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从25个杂交组合中初选M4×M1、BH3×BH2、M4×BH3、BH2×BH1、BH2×M1组合为优良组合,M4和BH3为优良亲本.
通过对白桦杂交子代种苗性状的分析,估算白桦亲本的遗传参数,为白桦第二代强化种子园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2003年在白桦强化种子园中以小北湖(BH)3个优树、帽儿山(M)2个优树作为杂交亲本,按5×5完全双列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杂交,测定白桦25个杂交组合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及其苗高、地径等.结果表明,25个杂交组合的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及其苗高、地径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千粒重、发芽率和发芽势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反交效应差异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苗高的一般配合力差异显著,而地径的一般配合力差异不显著,苗高和地径的特殊配合力及反交效应差异极显著;根据杂交子代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从25个杂交组合中初选M4×M1、BH3×BH2、M4×BH3、BH2×BH1、BH2×M1组合为优良组合,M4和BH3为优良亲本.
许月卿,
张春雨,
王勇,
史军辉,
郭小平,
钟健,
何恒斌,
王华,
赵广亮,
张力平,
张亚利,
于格,
贾彩凤,
曹金珍,
李笑吟,
何利娟,
杨永福,
吕兆林,
马履一,
于占源,
李长洪,
王献溥,
林峰,
赖巧玲,
姜春宁,
李秀芬,
杨明嘉,
胥辉,
李悦,
赵博光,
王继兴,
曾德慧,
黄忠良,
李鸿琦,
王希群,
习宝田,
尚晓倩,
朱清科,
D.PascalKamdem,
杨培岭,
赵秀海,
郭惠红,
邵晓梅,
朱教君,
于顺利,
毕华兴,
郑彩霞,
孙长霞,
鲁春霞,
郝玉光,
王骏,
包仁艳,
李黎,
欧阳学军,
杨为民,
姜凤岐,
陈宏伟,
朱金兆,
王庆礼,
费孛,
刘燕,
周金池,
任树梅,
张志2,
尚宇,
王秀珍,
崔小鹏,
丁琼,
张榕,
甘敬,
郑景明,
谢高地,
张池,
蔡宝军,
刘鑫,
张中南,
范志平,
贾昆锋,
刘足根,
刘艳,
何晓青,
沈应柏,
贾桂霞,
李林,
鹿振友,
陈伏生,
毛志宏,
张方秋,
唐小明,
纳磊,
李凤兰,
申世杰,
赵琼,
周小勇,
马玲
2006, 28(4): 148-154.
摘要: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曹金珍,
王华,
张力平,
何恒斌,
于占源,
张春雨,
王勇,
李长洪,
赵广亮,
于格,
贾彩凤,
马履一,
王献溥,
钟健,
史军辉,
张亚利,
何利娟,
郭小平,
许月卿,
吕兆林,
杨永福,
林峰,
李秀芬,
李笑吟,
姜春宁,
赖巧玲,
李鸿琦,
郑彩霞,
孙长霞,
曾德慧,
郭惠红,
赵博光,
邵晓梅,
郝玉光,
赵秀海,
尚晓倩,
杨明嘉,
黄忠良,
杨培岭,
朱教君,
D.PascalKamdem,
胥辉,
朱清科,
于顺利,
鲁春霞,
习宝田,
毕华兴,
李悦,
王继兴,
王希群,
王骏,
尚宇,
朱金兆,
王庆礼,
甘敬,
张志2,
谢高地,
丁琼,
刘燕,
姜凤岐,
崔小鹏,
陈宏伟,
郑景明,
费孛,
杨为民,
王秀珍,
张榕,
周金池,
任树梅,
包仁艳,
李黎,
欧阳学军,
刘艳,
刘足根,
沈应柏,
张中南,
刘鑫,
范志平,
何晓青,
贾桂霞,
蔡宝军,
张池,
贾昆锋,
李凤兰,
李林,
纳磊,
陈伏生,
毛志宏,
张方秋,
鹿振友,
唐小明,
周小勇,
申世杰,
马玲,
赵琼
2006, 28(4): 51-56.
摘要:
为分析黄土区坡面尺度地形因子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该文选择山西省吉县蔡家川小流域典型梁峁坡面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研究区域坡向、坡度、坡位3个地形因子分布图,并与研究区土壤水分的克立格(Kriging)插值图叠加.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在0~30 cm土层,地形因子对土壤水分影响的次序依次为坡向坡位坡度;在30~60 cm土层,其影响强弱顺序依次为坡度坡位坡向. 对主成分地形因子(坡向、坡度)的单因素分析得出:自土壤水分最高区域(坡向N337.50°)以顺时针方向,土壤水分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至最低(坡向N202.50°(0~30?cm土层)、N191.25°(30~60?cm土层)),后增加的两次减增过程;土壤水分随坡度变化的幅度很小,随着坡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加(0°~10°)后减小的趋势(10°~40°).
为分析黄土区坡面尺度地形因子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该文选择山西省吉县蔡家川小流域典型梁峁坡面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研究区域坡向、坡度、坡位3个地形因子分布图,并与研究区土壤水分的克立格(Kriging)插值图叠加.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在0~30 cm土层,地形因子对土壤水分影响的次序依次为坡向坡位坡度;在30~60 cm土层,其影响强弱顺序依次为坡度坡位坡向. 对主成分地形因子(坡向、坡度)的单因素分析得出:自土壤水分最高区域(坡向N337.50°)以顺时针方向,土壤水分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至最低(坡向N202.50°(0~30?cm土层)、N191.25°(30~60?cm土层)),后增加的两次减增过程;土壤水分随坡度变化的幅度很小,随着坡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加(0°~10°)后减小的趋势(10°~40°).
王华,
于格,
贾彩凤,
张春雨,
张力平,
姜春宁,
李秀芬,
王献溥,
吕兆林,
林峰,
何恒斌,
赵广亮,
钟健,
何利娟,
曹金珍,
李笑吟,
李长洪,
郭小平,
王勇,
于占源,
赖巧玲,
史军辉,
张亚利,
许月卿,
马履一,
杨永福,
鲁春霞,
郝玉光,
习宝田,
孙长霞,
杨培岭,
朱清科,
D.PascalKamdem,
朱教君,
毕华兴,
郭惠红,
王希群,
李悦,
尚晓倩,
于顺利,
赵博光,
杨明嘉,
曾德慧,
黄忠良,
王继兴,
王骏,
胥辉,
李鸿琦,
赵秀海,
郑彩霞,
邵晓梅,
杨为民,
任树梅,
尚宇,
欧阳学军,
包仁艳,
李黎,
王庆礼,
朱金兆,
崔小鹏,
郑景明,
姜凤岐,
王秀珍,
张榕,
周金池,
张志2,
谢高地,
陈宏伟,
刘燕,
费孛,
甘敬,
丁琼,
张中南,
刘足根,
沈应柏,
蔡宝军,
范志平,
刘艳,
何晓青,
张池,
贾昆锋,
刘鑫,
贾桂霞,
毛志宏,
纳磊,
李凤兰,
鹿振友,
张方秋,
唐小明,
李林,
陈伏生,
周小勇,
赵琼,
马玲,
申世杰
2006, 28(4): 139-147.
摘要:
为满足种质资源保存和交换以及杂交育种工作的需求,花粉超低温保存研究日渐兴起并逐步深入,保存材料从农作物、果树逐渐扩展到药用植物、园林植物等各类植物花粉.花粉超低温保存研究最初主要集中在保存技术方面,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和完善,花粉超低温保存机理的研究也逐渐展开,超低温保存花粉效果的评价,也从花粉染色法、离体萌发法,逐渐发展到田间杂交育种的实际应用.该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功进行了花粉超低温保存研究的植物材料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花粉超低温保存技术程序,同时对保存效果的评价及超低温保存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为满足种质资源保存和交换以及杂交育种工作的需求,花粉超低温保存研究日渐兴起并逐步深入,保存材料从农作物、果树逐渐扩展到药用植物、园林植物等各类植物花粉.花粉超低温保存研究最初主要集中在保存技术方面,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和完善,花粉超低温保存机理的研究也逐渐展开,超低温保存花粉效果的评价,也从花粉染色法、离体萌发法,逐渐发展到田间杂交育种的实际应用.该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功进行了花粉超低温保存研究的植物材料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花粉超低温保存技术程序,同时对保存效果的评价及超低温保存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史军辉,
马履一,
赖巧玲,
曹金珍,
贾彩凤,
于格,
姜春宁,
李长洪,
吕兆林,
张力平,
钟健,
于占源,
张亚利,
何利娟,
何恒斌,
王献溥,
李笑吟,
张春雨,
王华,
林峰,
杨永福,
李秀芬,
赵广亮,
许月卿,
郭小平,
王勇,
杨培岭,
D.PascalKamdem,
朱清科,
孙长霞,
郭惠红,
毕华兴,
郝玉光,
王继兴,
胥辉,
王骏,
郑彩霞,
杨明嘉,
习宝田,
赵秀海,
李鸿琦,
朱教君,
赵博光,
黄忠良,
曾德慧,
于顺利,
王希群,
李悦,
贾桂霞,
尚晓倩,
邵晓梅,
鲁春霞,
任树梅,
费孛,
陈宏伟,
朱金兆,
姜凤岐,
杨为民,
张榕,
欧阳学军,
谢高地,
尚宇,
甘敬,
刘燕,
李黎,
丁琼,
王秀珍,
郑景明,
包仁艳,
张志2,
王庆礼,
崔小鹏,
范志平,
刘足根,
刘艳,
蔡宝军,
张中南,
贾昆锋,
何晓青,
张池,
刘鑫,
沈应柏,
鹿振友,
陈伏生,
张方秋,
李林,
李凤兰,
纳磊,
周金池,
唐小明,
毛志宏,
马玲,
申世杰,
赵琼,
周小勇
2006, 28(4): 88-95.
摘要:
该文研究了南亚热带不同生活型植物的耐阴性,为城市绿化植物选择配置提供实验依据.选取25种南亚热带植物的盆栽幼苗作为试验材料,其种类包括目前正在推广的园林植物和采自森林的灌木和地被植物,用LI-62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等仪器测定各种植物叶片的形态特征、光合作用和光合-光响应曲线,包括叶片厚度(LT)、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含水量(LWC)、叶绿素含量(Chl)、叶绿素a/b值(Chl a/b)、光合速率(Pn)、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Φ)等生理指标,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比较分析植物的耐阴程度.结果表明,25种植物可分为3类: 第1类为耐阴性较强的硬枝老鸭嘴、百两金、野芋、桢桐、板蓝根、狮子尾、红背桂、虾脊兰、宫粉郁金和黑骨蕨等10种,第2类为耐阴性中等的石柑子、大花鸳鸯茉莉、北江砂仁、崖爬藤、合果芋和华南胡椒等6种,第3类为耐阴性相对较弱的可爱花、鸡爪兰、咖啡、扇蕨、棕叶九尾草、草果、千年健、大叶仙茅和虎舌红等9种.Pn与Chl a/b值和Rd呈显著的正相关,与Chlb呈显著的负相关;LCP与LSP呈显著正相关;Chl b与Chl a和Chl a+b呈极其显著正相关,与Chl a/b呈显著负相关;SLA与LA呈显著正相关,与LWC呈极其显著正相关.
该文研究了南亚热带不同生活型植物的耐阴性,为城市绿化植物选择配置提供实验依据.选取25种南亚热带植物的盆栽幼苗作为试验材料,其种类包括目前正在推广的园林植物和采自森林的灌木和地被植物,用LI-62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等仪器测定各种植物叶片的形态特征、光合作用和光合-光响应曲线,包括叶片厚度(LT)、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含水量(LWC)、叶绿素含量(Chl)、叶绿素a/b值(Chl a/b)、光合速率(Pn)、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Φ)等生理指标,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比较分析植物的耐阴程度.结果表明,25种植物可分为3类: 第1类为耐阴性较强的硬枝老鸭嘴、百两金、野芋、桢桐、板蓝根、狮子尾、红背桂、虾脊兰、宫粉郁金和黑骨蕨等10种,第2类为耐阴性中等的石柑子、大花鸳鸯茉莉、北江砂仁、崖爬藤、合果芋和华南胡椒等6种,第3类为耐阴性相对较弱的可爱花、鸡爪兰、咖啡、扇蕨、棕叶九尾草、草果、千年健、大叶仙茅和虎舌红等9种.Pn与Chl a/b值和Rd呈显著的正相关,与Chlb呈显著的负相关;LCP与LSP呈显著正相关;Chl b与Chl a和Chl a+b呈极其显著正相关,与Chl a/b呈显著负相关;SLA与LA呈显著正相关,与LWC呈极其显著正相关.
贾彩凤,
钟健,
王华,
王献溥,
张力平,
马履一,
王勇,
赵广亮,
于格,
张亚利,
李笑吟,
史军辉,
郭小平,
杨永福,
何利娟,
何恒斌,
许月卿,
曹金珍,
吕兆林,
赖巧玲,
李秀芬,
林峰,
姜春宁,
于占源,
李长洪,
张春雨,
黄忠良,
习宝田,
郑彩霞,
李鸿琦,
胥辉,
王骏,
毕华兴,
郭惠红,
曾德慧,
D.PascalKamdem,
王希群,
赵博光,
杨培岭,
杨明嘉,
鲁春霞,
朱教君,
孙长霞,
赵秀海,
李悦,
邵晓梅,
王继兴,
郝玉光,
于顺利,
尚晓倩,
朱清科,
崔小鹏,
张志2,
费孛,
郑景明,
任树梅,
姜凤岐,
张榕,
刘燕,
陈宏伟,
谢高地,
包仁艳,
朱金兆,
李黎,
丁琼,
王秀珍,
欧阳学军,
杨为民,
尚宇,
王庆礼,
甘敬,
刘鑫,
刘艳,
贾昆锋,
蔡宝军,
张池,
何晓青,
刘足根,
范志平,
贾桂霞,
张中南,
沈应柏,
鹿振友,
陈伏生,
李林,
张方秋,
唐小明,
毛志宏,
李凤兰,
周金池,
纳磊,
马玲,
周小勇,
申世杰,
赵琼
2006, 28(4): 96-99.
摘要:
采用4种pH值和2种SDS浓度的Tris-HCl提取液、TCA/丙酮溶液对油松胚珠蛋白质进行提取.经SDS-PAGE电泳检测,提取液pH值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与SDS浓度有关.低浓度SDS(0.2%)需要提高提取液的pH值,pH 8.8的效果最好.SDS浓度提高到2%,pH值对蛋白提取量影响不明显,电泳条带都很清晰,同时分子量为14.4、16.1、17.1 kD的蛋白条带明显增强.经IEF/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TCA/丙酮沉淀法所得图谱效果好、干扰少、蛋白点数多;用pH 8.8 Tris-HCl提取液提取时,低浓度SDS(0.2%)比高浓度SDS(2%)所得图谱效果好.
采用4种pH值和2种SDS浓度的Tris-HCl提取液、TCA/丙酮溶液对油松胚珠蛋白质进行提取.经SDS-PAGE电泳检测,提取液pH值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与SDS浓度有关.低浓度SDS(0.2%)需要提高提取液的pH值,pH 8.8的效果最好.SDS浓度提高到2%,pH值对蛋白提取量影响不明显,电泳条带都很清晰,同时分子量为14.4、16.1、17.1 kD的蛋白条带明显增强.经IEF/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TCA/丙酮沉淀法所得图谱效果好、干扰少、蛋白点数多;用pH 8.8 Tris-HCl提取液提取时,低浓度SDS(0.2%)比高浓度SDS(2%)所得图谱效果好.
钟健,
史军辉,
王华,
张力平,
于占源,
赵广亮,
贾彩凤,
杨永福,
王献溥,
吕兆林,
姜春宁,
许月卿,
李笑吟,
曹金珍,
于格,
张亚利,
马履一,
郭小平,
张春雨,
何利娟,
李长洪,
王勇,
赖巧玲,
林峰,
何恒斌,
李秀芬,
于顺利,
郝玉光,
孙长霞,
朱清科,
郭惠红,
D.PascalKamdem,
邵晓梅,
赵秀海,
杨培岭,
胥辉,
尚晓倩,
李悦,
曾德慧,
王骏,
黄忠良,
习宝田,
杨明嘉,
王希群,
赵博光,
李鸿琦,
毕华兴,
郑彩霞,
朱教君,
鲁春霞,
王继兴,
张榕,
王庆礼,
张志2,
杨为民,
欧阳学军,
陈宏伟,
郑景明,
谢高地,
周金池,
朱金兆,
丁琼,
尚宇,
包仁艳,
任树梅,
李黎,
费孛,
甘敬,
姜凤岐,
崔小鹏,
刘燕,
王秀珍,
蔡宝军,
刘鑫,
张中南,
贾昆锋,
范志平,
刘足根,
张池,
沈应柏,
贾桂霞,
何晓青,
刘艳,
鹿振友,
毛志宏,
李凤兰,
李林,
唐小明,
张方秋,
纳磊,
陈伏生,
马玲,
赵琼,
申世杰,
周小勇
2006, 28(4): 57-61.
摘要: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分布面积最大的草地类型,其土壤保持功能对于保护敏感而脆弱的青藏高原生态与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该文选取青藏高原北缘地区作为采样点,采用风洞实验方法,人为设计不同干扰方式,找出不同干扰方式下土壤风蚀率的变化规律,并以定量化方式揭示高寒草甸土壤保持功能的大小及其经济价值.通过实验得出:不同破坏程度和不同风速都会对风蚀率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土壤风蚀率随不同破坏程度和风速的增加而呈现出非线性的增加趋势.同时,随着风蚀现象的发生,土壤养分含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最后,该文通过设置不同情景,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进行价值评价, 得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仅土壤保持功能的经济价值就达1.5~4.6亿元/a.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分布面积最大的草地类型,其土壤保持功能对于保护敏感而脆弱的青藏高原生态与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该文选取青藏高原北缘地区作为采样点,采用风洞实验方法,人为设计不同干扰方式,找出不同干扰方式下土壤风蚀率的变化规律,并以定量化方式揭示高寒草甸土壤保持功能的大小及其经济价值.通过实验得出:不同破坏程度和不同风速都会对风蚀率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土壤风蚀率随不同破坏程度和风速的增加而呈现出非线性的增加趋势.同时,随着风蚀现象的发生,土壤养分含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最后,该文通过设置不同情景,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进行价值评价, 得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仅土壤保持功能的经济价值就达1.5~4.6亿元/a.
于占源,
杨永福,
钟健,
贾彩凤,
张亚利,
李长洪,
史军辉,
曹金珍,
李秀芬,
赵广亮,
何利娟,
王勇,
李笑吟,
张春雨,
于格,
马履一,
王献溥,
何恒斌,
张力平,
赖巧玲,
姜春宁,
林峰,
郭小平,
吕兆林,
许月卿,
王华,
鲁春霞,
杨明嘉,
李鸿琦,
胥辉,
习宝田,
赵秀海,
王骏,
郭惠红,
邵晓梅,
朱清科,
王继兴,
黄忠良,
孙长霞,
毕华兴,
尚晓倩,
郑彩霞,
赵博光,
曾德慧,
王希群,
郝玉光,
朱教君,
D.PascalKamdem,
李悦,
于顺利,
杨培岭,
李黎,
朱金兆,
费孛,
陈宏伟,
任树梅,
郑景明,
姜凤岐,
甘敬,
包仁艳,
张志2,
欧阳学军,
王秀珍,
刘燕,
王庆礼,
张榕,
丁琼,
谢高地,
崔小鹏,
尚宇,
杨为民,
刘艳,
蔡宝军,
刘鑫,
张中南,
张池,
贾昆锋,
贾桂霞,
沈应柏,
何晓青,
范志平,
刘足根,
纳磊,
周金池,
李林,
唐小明,
陈伏生,
鹿振友,
张方秋,
毛志宏,
李凤兰,
申世杰,
赵琼,
周小勇,
马玲
2006, 28(4): 34-38.
摘要:
该文应用高斯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二阶对数分布模型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大小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了模型的模拟效果,并对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以中小型林隙为主,大林隙极少出现. 林冠空隙总面积占调查样地总面积的12.5%,扩展林隙总面积占调查样地总面积的28.8%;冠空隙面积在20~100 m[[sup]]2[[/sup]]之间的林隙占林隙总数的80.7%,扩展林隙面积在80~240 m[[sup]]2[[/sup]]之间的林隙占林隙总数的81.8%. 冠空隙和扩展林隙的大小结构都呈峰值左偏的偏山状分布. 冠空隙大小结构服从高斯分布,扩展林隙大小结构可以用高斯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二阶对数分布进行理论描述;根据复相关系数、决定系数、校正决定系数、回归标准误、预测残差平方以及模型拟合度(α=0.05)对模型拟合优度进行评价的结果一致,模型拟合优度顺序为:对数正态分布二阶对数分布高斯分布. 该文所采用的单峰分布模型能够从数学及生态学上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大小结构进行较好的解释.
该文应用高斯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二阶对数分布模型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大小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了模型的模拟效果,并对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以中小型林隙为主,大林隙极少出现. 林冠空隙总面积占调查样地总面积的12.5%,扩展林隙总面积占调查样地总面积的28.8%;冠空隙面积在20~100 m[[sup]]2[[/sup]]之间的林隙占林隙总数的80.7%,扩展林隙面积在80~240 m[[sup]]2[[/sup]]之间的林隙占林隙总数的81.8%. 冠空隙和扩展林隙的大小结构都呈峰值左偏的偏山状分布. 冠空隙大小结构服从高斯分布,扩展林隙大小结构可以用高斯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二阶对数分布进行理论描述;根据复相关系数、决定系数、校正决定系数、回归标准误、预测残差平方以及模型拟合度(α=0.05)对模型拟合优度进行评价的结果一致,模型拟合优度顺序为:对数正态分布二阶对数分布高斯分布. 该文所采用的单峰分布模型能够从数学及生态学上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大小结构进行较好的解释.
李笑吟,
何利娟,
张亚利,
郭小平,
贾彩凤,
王勇,
钟健,
王献溥,
林峰,
赵广亮,
吕兆林,
王华,
于格,
何恒斌,
曹金珍,
赖巧玲,
张力平,
李长洪,
史军辉,
许月卿,
马履一,
姜春宁,
张春雨,
杨永福,
李秀芬,
于占源,
鲁春霞,
李悦,
朱教君,
习宝田,
朱清科,
赵秀海,
郭惠红,
曾德慧,
尚晓倩,
郑彩霞,
王继兴,
杨明嘉,
郝玉光,
胥辉,
赵博光,
王骏,
孙长霞,
李鸿琦,
毕华兴,
杨培岭,
王希群,
黄忠良,
于顺利,
邵晓梅,
D.PascalKamdem,
王秀珍,
王庆礼,
费孛,
朱金兆,
姜凤岐,
甘敬,
刘燕,
欧阳学军,
李黎,
包仁艳,
杨为民,
任树梅,
郑景明,
崔小鹏,
张榕,
尚宇,
陈宏伟,
谢高地,
丁琼,
张志2,
范志平,
刘鑫,
贾昆锋,
张池,
刘足根,
沈应柏,
张中南,
刘艳,
何晓青,
蔡宝军,
贾桂霞,
纳磊,
李凤兰,
张方秋,
周金池,
鹿振友,
李林,
唐小明,
毛志宏,
陈伏生,
赵琼,
马玲,
周小勇,
申世杰
2006, 28(4): 72-76.
摘要: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沟缘线的自动提取是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分布式水文计算与土壤侵蚀建模的关键技术.该文以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河网提取与流域划分技术为基础,基于栅格单元间八流向算法构建水流路径,提出一种基于汇流路径坡度变化特征确定沟坡段,进一步形成封闭沟缘线的新方法,并编程实现了该方法.通过对蔡家川流域1∶10 000等高线生成2 m数字高程模型,依据35°作为判断沟坡单元的标准,自动生成沟缘线分布图,并与原始坡度分布图比较,取得满意的结果.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沟缘线的自动提取是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分布式水文计算与土壤侵蚀建模的关键技术.该文以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河网提取与流域划分技术为基础,基于栅格单元间八流向算法构建水流路径,提出一种基于汇流路径坡度变化特征确定沟坡段,进一步形成封闭沟缘线的新方法,并编程实现了该方法.通过对蔡家川流域1∶10 000等高线生成2 m数字高程模型,依据35°作为判断沟坡单元的标准,自动生成沟缘线分布图,并与原始坡度分布图比较,取得满意的结果.
郭小平,
林峰,
史军辉,
贾彩凤,
许月卿,
曹金珍,
姜春宁,
钟健,
李长洪,
张力平,
王献溥,
王华,
吕兆林,
张亚利,
杨永福,
赖巧玲,
李笑吟,
马履一,
何利娟,
于格,
李秀芬,
于占源,
赵广亮,
何恒斌,
张春雨,
王勇,
朱教君,
郑彩霞,
曾德慧,
王继兴,
杨明嘉,
杨培岭,
胥辉,
赵秀海,
鲁春霞,
于顺利,
郭惠红,
黄忠良,
D.PascalKamdem,
邵晓梅,
赵博光,
李鸿琦,
习宝田,
毕华兴,
王骏,
孙长霞,
尚晓倩,
王希群,
朱清科,
郝玉光,
李悦,
朱金兆,
王秀珍,
谢高地,
欧阳学军,
张志2,
王庆礼,
费孛,
杨为民,
郑景明,
甘敬,
任树梅,
李黎,
姜凤岐,
陈宏伟,
张榕,
刘燕,
崔小鹏,
丁琼,
包仁艳,
尚宇,
周金池,
刘艳,
张池,
刘鑫,
范志平,
何晓青,
贾昆锋,
刘足根,
张中南,
贾桂霞,
沈应柏,
蔡宝军,
唐小明,
张方秋,
毛志宏,
李林,
鹿振友,
陈伏生,
李凤兰,
纳磊,
申世杰,
马玲,
赵琼,
周小勇
2006, 28(4): 67-71.
摘要:
为了解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该文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研究区,在GIS技术支撑下,应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估算了研究区2002年现实土壤侵蚀量和潜在土壤侵蚀量,得到了研究区现实土壤侵蚀量和潜在土壤侵蚀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保持能力,并对研究区土壤侵蚀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现实土壤侵蚀模数为28.70 t/(hm2·a),年均土壤流失量875.65×10.4 t/a,年均土壤保持量25 095.73×10.4 t/a.旱地的土壤保持能力最小,研究区进行水土流失防治除对25°以上的旱地实行退耕还林、裸岩荒地植树造林外,还应加强对6°~25°的旱地进行治理如坡改梯等.
为了解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该文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研究区,在GIS技术支撑下,应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估算了研究区2002年现实土壤侵蚀量和潜在土壤侵蚀量,得到了研究区现实土壤侵蚀量和潜在土壤侵蚀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保持能力,并对研究区土壤侵蚀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现实土壤侵蚀模数为28.70 t/(hm2·a),年均土壤流失量875.65×10.4 t/a,年均土壤保持量25 095.73×10.4 t/a.旱地的土壤保持能力最小,研究区进行水土流失防治除对25°以上的旱地实行退耕还林、裸岩荒地植树造林外,还应加强对6°~25°的旱地进行治理如坡改梯等.
于格,
曹金珍,
吕兆林,
许月卿,
张亚利,
张力平,
钟健,
贾彩凤,
于占源,
王献溥,
王勇,
林峰,
李长洪,
史军辉,
何利娟,
何恒斌,
马履一,
姜春宁,
郭小平,
李笑吟,
王华,
张春雨,
李秀芬,
赵广亮,
赖巧玲,
杨永福,
孙长霞,
黄忠良,
郑彩霞,
朱教君,
胥辉,
习宝田,
曾德慧,
王希群,
杨明嘉,
于顺利,
杨培岭,
毕华兴,
郝玉光,
赵秀海,
郭惠红,
D.PascalKamdem,
鲁春霞,
尚晓倩,
赵博光,
王继兴,
朱清科,
李鸿琦,
邵晓梅,
李悦,
王骏,
姜凤岐,
尚宇,
张志2,
王庆礼,
欧阳学军,
郑景明,
刘燕,
费孛,
甘敬,
王秀珍,
杨为民,
谢高地,
包仁艳,
陈宏伟,
崔小鹏,
张榕,
朱金兆,
李黎,
丁琼,
任树梅,
刘足根,
刘艳,
沈应柏,
何晓青,
刘鑫,
贾昆锋,
范志平,
张池,
张中南,
贾桂霞,
蔡宝军,
张方秋,
毛志宏,
李凤兰,
李林,
纳磊,
鹿振友,
陈伏生,
周金池,
唐小明,
赵琼,
周小勇,
马玲,
申世杰
2006, 28(4): 77-81.
摘要:
研究测树因子之间的数学关系,是森林调查的重要理论工作.该文以树高曲线模型为例,首先分析了最小二乘估计(LS估计)存在的缺陷,然后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最大概率估计两种方法建立了树高曲线模型.结果表明:①核密度估计能在一定最优准则下很好地适应样本,误差小,样本的统计特性和多峰形态亦得到很好的反映;②最大概率估计则适合在因变量和自变量均有误差的情况下建立模型.它摈弃了LS估计和核密度估计只考虑因变量统计误差的局限性,因此这种估计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同时,当样本中含有误差很大的异常数据时,核密度估计和最大概率估计所得模型比LS估计方法所得模型更稳定.
研究测树因子之间的数学关系,是森林调查的重要理论工作.该文以树高曲线模型为例,首先分析了最小二乘估计(LS估计)存在的缺陷,然后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最大概率估计两种方法建立了树高曲线模型.结果表明:①核密度估计能在一定最优准则下很好地适应样本,误差小,样本的统计特性和多峰形态亦得到很好的反映;②最大概率估计则适合在因变量和自变量均有误差的情况下建立模型.它摈弃了LS估计和核密度估计只考虑因变量统计误差的局限性,因此这种估计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同时,当样本中含有误差很大的异常数据时,核密度估计和最大概率估计所得模型比LS估计方法所得模型更稳定.
林峰,
吕兆林,
史军辉,
钟健,
于格,
王勇,
何恒斌,
赖巧玲,
于占源,
李长洪,
曹金珍,
马履一,
郭小平,
王献溥,
赵广亮,
姜春宁,
许月卿,
李秀芬,
杨永福,
王华,
何利娟,
李笑吟,
贾彩凤,
张春雨,
张力平,
张亚利,
鲁春霞,
尚晓倩,
李悦,
毕华兴,
D.PascalKamdem,
王继兴,
邵晓梅,
赵博光,
李鸿琦,
习宝田,
杨培岭,
孙长霞,
郝玉光,
贾桂霞,
王骏,
朱教君,
曾德慧,
于顺利,
朱清科,
赵秀海,
杨明嘉,
黄忠良,
胥辉,
王希群,
郑彩霞,
郭惠红,
谢高地,
王庆礼,
陈宏伟,
张榕,
张志2,
费孛,
甘敬,
崔小鹏,
尚宇,
李黎,
郑景明,
朱金兆,
刘燕,
包仁艳,
周金池,
任树梅,
王秀珍,
欧阳学军,
丁琼,
杨为民,
姜凤岐,
张中南,
刘足根,
贾昆锋,
沈应柏,
刘鑫,
蔡宝军,
张池,
范志平,
刘艳,
何晓青,
李凤兰,
唐小明,
毛志宏,
李林,
陈伏生,
张方秋,
鹿振友,
纳磊,
申世杰,
马玲,
赵琼,
周小勇
2006, 28(4): 62-66.
摘要: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近50年的林地变化及气候响应,该文以TM、SPOT、MSS影像和地形图等多种信息源为基础,通过一种新的自动提取方法获取了2002年三峡库区的各类型林地资源现状分布,并通过人工修改达到了精度要求.通过人工解译找动态图斑的方法获取了近50年三峡库区其他各期(2000、1995、1986、1973和1953年)的林地资源分布图,并对近50年三峡库区各种林地的变化过程作了分析.以全国1 915个站点的气象数据为基础,通过插值获取三峡库区的气候要素资料,并对三峡库区林地变化的气候响应做了阐述.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的各种林地在近50年经历了剧烈减少—缓慢减少—较大减少—不断恢复的发展过程.三峡库区的年均气温对林地变化的响应不明显,而年降水量与林地面积变化呈正相关,但是年降水量的变化相对于林地面积的变化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和某个时段上的反常性.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近50年的林地变化及气候响应,该文以TM、SPOT、MSS影像和地形图等多种信息源为基础,通过一种新的自动提取方法获取了2002年三峡库区的各类型林地资源现状分布,并通过人工修改达到了精度要求.通过人工解译找动态图斑的方法获取了近50年三峡库区其他各期(2000、1995、1986、1973和1953年)的林地资源分布图,并对近50年三峡库区各种林地的变化过程作了分析.以全国1 915个站点的气象数据为基础,通过插值获取三峡库区的气候要素资料,并对三峡库区林地变化的气候响应做了阐述.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的各种林地在近50年经历了剧烈减少—缓慢减少—较大减少—不断恢复的发展过程.三峡库区的年均气温对林地变化的响应不明显,而年降水量与林地面积变化呈正相关,但是年降水量的变化相对于林地面积的变化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和某个时段上的反常性.
何利娟,
吕兆林,
李长洪,
张力平,
李秀芬,
杨永福,
贾彩凤,
何恒斌,
林峰,
曹金珍,
张春雨,
张亚利,
于格,
王勇,
王献溥,
姜春宁,
郭小平,
赵广亮,
许月卿,
王华,
于占源,
史军辉,
钟健,
马履一,
李笑吟,
赖巧玲,
朱教君,
尚晓倩,
鲁春霞,
D.PascalKamdem,
胥辉,
王希群,
李悦,
杨培岭,
王继兴,
孙长霞,
曾德慧,
李鸿琦,
赵秀海,
毕华兴,
郝玉光,
朱清科,
于顺利,
习宝田,
郭惠红,
邵晓梅,
郑彩霞,
杨明嘉,
赵博光,
黄忠良,
王骏,
谢高地,
欧阳学军,
杨为民,
任树梅,
丁琼,
王秀珍,
甘敬,
王庆礼,
李黎,
郑景明,
姜凤岐,
张榕,
包仁艳,
朱金兆,
张志2,
刘燕,
尚宇,
陈宏伟,
费孛,
崔小鹏,
范志平,
刘足根,
张中南,
何晓青,
贾昆锋,
蔡宝军,
张池,
刘鑫,
沈应柏,
刘艳,
贾桂霞,
毛志宏,
鹿振友,
唐小明,
张方秋,
李林,
周金池,
纳磊,
李凤兰,
陈伏生,
周小勇,
马玲,
申世杰,
赵琼
2006, 28(4): 123-128.
摘要:
沙冬青是西北荒漠地区珍稀常绿阔叶灌木.该文在其分布区内,综合土壤、水分条件,选定宁夏中卫县沙坡头、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内蒙古磴口县、内蒙古乌拉特后旗4个地区作为调查样区,研究了沙冬青植物群落和沙冬青根瘤的特征.结果表明:沙冬青植物群落组成较为丰富;因水分、土壤类型及地形差异,不同样区内沙冬青群落成分、结构有一定变化,水分是沙冬青植物群落的决定性生态因子;沙冬青根瘤的最佳采集时间是在结果期之前,根瘤的外部形态呈现多样性,不同样区根瘤的着生部位有差异;水分是根瘤菌侵染沙冬青根系并形成根瘤的主要限制因子;沙冬青群落其他豆科植物的根瘤与沙冬青根瘤具有相似的外部形态.
沙冬青是西北荒漠地区珍稀常绿阔叶灌木.该文在其分布区内,综合土壤、水分条件,选定宁夏中卫县沙坡头、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内蒙古磴口县、内蒙古乌拉特后旗4个地区作为调查样区,研究了沙冬青植物群落和沙冬青根瘤的特征.结果表明:沙冬青植物群落组成较为丰富;因水分、土壤类型及地形差异,不同样区内沙冬青群落成分、结构有一定变化,水分是沙冬青植物群落的决定性生态因子;沙冬青根瘤的最佳采集时间是在结果期之前,根瘤的外部形态呈现多样性,不同样区根瘤的着生部位有差异;水分是根瘤菌侵染沙冬青根系并形成根瘤的主要限制因子;沙冬青群落其他豆科植物的根瘤与沙冬青根瘤具有相似的外部形态.
吕兆林,
许月卿,
张春雨,
李长洪,
赖巧玲,
李笑吟,
张力平,
何利娟,
赵广亮,
何恒斌,
张亚利,
杨永福,
王献溥,
王华,
贾彩凤,
姜春宁,
曹金珍,
李秀芬,
于格,
马履一,
郭小平,
王勇,
林峰,
钟健,
史军辉,
于占源,
朱教君,
杨培岭,
尚晓倩,
胥辉,
王继兴,
毕华兴,
王希群,
杨明嘉,
曾德慧,
孙长霞,
D.PascalKamdem,
黄忠良,
朱清科,
郝玉光,
习宝田,
赵博光,
贾桂霞,
鲁春霞,
王骏,
李鸿琦,
郭惠红,
郑彩霞,
赵秀海,
邵晓梅,
于顺利,
李悦,
王秀珍,
王庆礼,
李黎,
尚宇,
包仁艳,
任树梅,
朱金兆,
甘敬,
姜凤岐,
谢高地,
欧阳学军,
费孛,
杨为民,
郑景明,
张志2,
张榕,
陈宏伟,
丁琼,
刘燕,
周金池,
崔小鹏,
蔡宝军,
刘艳,
沈应柏,
贾昆锋,
刘鑫,
范志平,
何晓青,
张池,
刘足根,
张中南,
鹿振友,
唐小明,
张方秋,
毛志宏,
李凤兰,
李林,
纳磊,
陈伏生,
赵琼,
申世杰,
马玲,
周小勇
2006, 28(4): 17-21.
摘要:
为合理制定竹材切削工艺,节约切削动力,该文利用传感器技术及信号分析技术,经切削实验研究了毛竹不同切面、密度、含水率等物理性质及刀具前角、切削量与切削速度等切削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竹黄部位维管束分布较疏,所需主切削力较小;竹青部位维管束分布密集,主切削力较大.端面切削主切削力最大,纵向切削力次之,横向切削力最小;竹材密度对切削力有明显影响,且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含水率的增大,竹材韧性增加,所需主切削力增加;当含水率超过30%之后,主切削力随含水率的进一步增加而缓慢降低.刀具前角对主切削力的影响较为显著,随刀具前角的增大,所需主切削力明显减小.主切削力与切削量呈正相关关系.切削速度对切削力的影响不大.
为合理制定竹材切削工艺,节约切削动力,该文利用传感器技术及信号分析技术,经切削实验研究了毛竹不同切面、密度、含水率等物理性质及刀具前角、切削量与切削速度等切削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竹黄部位维管束分布较疏,所需主切削力较小;竹青部位维管束分布密集,主切削力较大.端面切削主切削力最大,纵向切削力次之,横向切削力最小;竹材密度对切削力有明显影响,且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含水率的增大,竹材韧性增加,所需主切削力增加;当含水率超过30%之后,主切削力随含水率的进一步增加而缓慢降低.刀具前角对主切削力的影响较为显著,随刀具前角的增大,所需主切削力明显减小.主切削力与切削量呈正相关关系.切削速度对切削力的影响不大.
赵广亮,
杨永福,
于格,
赖巧玲,
郭小平,
王献溥,
钟健,
于占源,
李长洪,
李秀芬,
许月卿,
张春雨,
张亚利,
王勇,
林峰,
贾彩凤,
何恒斌,
史军辉,
张力平,
马履一,
何利娟,
李笑吟,
曹金珍,
姜春宁,
王华,
吕兆林,
黄忠良,
D.PascalKamdem,
郭惠红,
杨培岭,
赵秀海,
毕华兴,
曾德慧,
李悦,
王骏,
邵晓梅,
李鸿琦,
朱清科,
贾桂霞,
郑彩霞,
王希群,
杨明嘉,
王继兴,
孙长霞,
于顺利,
尚晓倩,
鲁春霞,
郝玉光,
朱教君,
习宝田,
赵博光,
胥辉,
郑景明,
朱金兆,
欧阳学军,
任树梅,
崔小鹏,
尚宇,
李黎,
陈宏伟,
甘敬,
王庆礼,
张榕,
王秀珍,
丁琼,
费孛,
刘燕,
杨为民,
周金池,
张志2,
谢高地,
姜凤岐,
包仁艳,
刘艳,
范志平,
刘鑫,
蔡宝军,
张中南,
张池,
贾昆锋,
刘足根,
何晓青,
沈应柏,
毛志宏,
鹿振友,
李凤兰,
陈伏生,
张方秋,
李林,
唐小明,
纳磊,
周小勇,
赵琼,
申世杰,
马玲
2006, 28(4): 39-44.
摘要:
该文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37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每木检尺、树干解析和化学分析的数据为基础,对不同密度类型(900、1 500、2 000株/hm2林分Ca、K、Mg、Cu、Fe、Mn、P、Zn 8种养分元素的循环状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密度为1 500株/hm2的林分,其林木各器官中的养分积累量、林分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 因此得出结论,在八达岭地区最合理的油松人工林成林密度应是1 500株/hm2左右.
该文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37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每木检尺、树干解析和化学分析的数据为基础,对不同密度类型(900、1 500、2 000株/hm2林分Ca、K、Mg、Cu、Fe、Mn、P、Zn 8种养分元素的循环状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密度为1 500株/hm2的林分,其林木各器官中的养分积累量、林分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 因此得出结论,在八达岭地区最合理的油松人工林成林密度应是1 500株/hm2左右.
许月卿,
赖巧玲,
何恒斌,
王华,
李秀芬,
赵广亮,
姜春宁,
郭小平,
马履一,
于占源,
杨永福,
史军辉,
吕兆林,
张春雨,
何利娟,
王勇,
钟健,
李笑吟,
贾彩凤,
王献溥,
于格,
曹金珍,
张亚利,
林峰,
张力平,
李长洪,
曾德慧,
王希群,
D.PascalKamdem,
郑彩霞,
黄忠良,
李鸿琦,
郭惠红,
贾桂霞,
孙长霞,
胥辉,
郝玉光,
尚晓倩,
毕华兴,
李悦,
于顺利,
王骏,
习宝田,
朱清科,
邵晓梅,
杨培岭,
杨明嘉,
赵博光,
朱教君,
赵秀海,
王继兴,
鲁春霞,
李黎,
杨为民,
郑景明,
朱金兆,
王庆礼,
欧阳学军,
陈宏伟,
任树梅,
姜凤岐,
甘敬,
崔小鹏,
丁琼,
张榕,
尚宇,
包仁艳,
费孛,
张志2,
刘燕,
王秀珍,
谢高地,
刘足根,
张中南,
蔡宝军,
刘艳,
贾昆锋,
张池,
刘鑫,
何晓青,
范志平,
沈应柏,
李林,
唐小明,
李凤兰,
鹿振友,
周金池,
纳磊,
毛志宏,
陈伏生,
张方秋,
赵琼,
马玲,
周小勇,
申世杰
2006, 28(4): 118-122.
摘要:
该研究针对晋西黄土高原地区旱作梨园缺水少肥、低产低效的现状,以当地农民可承受的果树补灌水量(A)、施肥纯量(B)和树盘覆盖方式(C)作为试验因子,利用3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不同组合对梨树根际区土壤水分、光合速率、单株产量、净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果树根际区土壤含水量、净光合速率、单株产量、净效益影响的顺序均是:灌水量(A)树盘覆盖方式(C)施肥纯量(B).净效益最优的处理组合为A3B2C3.这说明在黄土山地丘陵果园,果树对水分的需求比对肥的需求更为迫切.3因素不同水平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中灌水量(A2)与高灌水量(A3)、秸杆覆盖(C2)与地膜覆盖(C3)、中施肥量(B2)与高施肥量(B3)差异不显著,说明在当地没有必要追求高水、高肥、高产的生产模式,而采取中量的补水、中量施肥结合覆盖保墒技术措施,同样可获得较高产量,如A2B2C3处理组合(补灌水量27 m3/hm2、施肥纯量202.5 kg/hm2、地膜覆盖).
该研究针对晋西黄土高原地区旱作梨园缺水少肥、低产低效的现状,以当地农民可承受的果树补灌水量(A)、施肥纯量(B)和树盘覆盖方式(C)作为试验因子,利用3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不同组合对梨树根际区土壤水分、光合速率、单株产量、净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果树根际区土壤含水量、净光合速率、单株产量、净效益影响的顺序均是:灌水量(A)树盘覆盖方式(C)施肥纯量(B).净效益最优的处理组合为A3B2C3.这说明在黄土山地丘陵果园,果树对水分的需求比对肥的需求更为迫切.3因素不同水平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中灌水量(A2)与高灌水量(A3)、秸杆覆盖(C2)与地膜覆盖(C3)、中施肥量(B2)与高施肥量(B3)差异不显著,说明在当地没有必要追求高水、高肥、高产的生产模式,而采取中量的补水、中量施肥结合覆盖保墒技术措施,同样可获得较高产量,如A2B2C3处理组合(补灌水量27 m3/hm2、施肥纯量202.5 kg/hm2、地膜覆盖).
许月卿,
王华,
何恒斌,
王献溥,
赖巧玲,
李笑吟,
杨永福,
马履一,
姜春宁,
张亚利,
王勇,
李秀芬,
史军辉,
李长洪,
钟健,
贾彩凤,
曹金珍,
张春雨,
何利娟,
郭小平,
于格,
张力平,
吕兆林,
于占源,
林峰,
赵广亮,
毕华兴,
胥辉,
黄忠良,
郝玉光,
曾德慧,
于顺利,
朱教君,
王继兴,
D.PascalKamdem,
邵晓梅,
赵秀海,
郭惠红,
李悦,
杨明嘉,
王骏,
鲁春霞,
郑彩霞,
尚晓倩,
李鸿琦,
孙长霞,
杨培岭,
贾桂霞,
习宝田,
朱清科,
王希群,
赵博光,
甘敬,
谢高地,
崔小鹏,
费孛,
尚宇,
王庆礼,
欧阳学军,
姜凤岐,
王秀珍,
周金池,
任树梅,
包仁艳,
郑景明,
丁琼,
张榕,
刘燕,
杨为民,
李黎,
陈宏伟,
朱金兆,
张志2,
刘足根,
刘鑫,
刘艳,
何晓青,
张中南,
范志平,
张池,
贾昆锋,
蔡宝军,
沈应柏,
李凤兰,
陈伏生,
张方秋,
唐小明,
纳磊,
毛志宏,
鹿振友,
李林,
马玲,
申世杰,
赵琼,
周小勇
2006, 28(4): 135-138.
摘要:
该研究采用从中国松材线虫病发生的6个疫区、2种主要寄主马尾松和黑松的不同发病期采集病木,从病木上直接分离并鉴定了松材线虫携带的18株属于假单胞属、泛菌属以及其他属的细菌菌株.用双氧水处理松材线虫卵得到无菌卵,在无菌条件下,研究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对其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假单胞菌属的细菌菌株能够显著促进松材线虫的繁殖,其他细菌菌株均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该试验证明了假单胞菌属的细菌在松材线虫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为松材线虫病的线虫与细菌复合致病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该研究采用从中国松材线虫病发生的6个疫区、2种主要寄主马尾松和黑松的不同发病期采集病木,从病木上直接分离并鉴定了松材线虫携带的18株属于假单胞属、泛菌属以及其他属的细菌菌株.用双氧水处理松材线虫卵得到无菌卵,在无菌条件下,研究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对其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假单胞菌属的细菌菌株能够显著促进松材线虫的繁殖,其他细菌菌株均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该试验证明了假单胞菌属的细菌在松材线虫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为松材线虫病的线虫与细菌复合致病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赖巧玲,
李长洪,
王华,
王勇,
于占源,
姜春宁,
李笑吟,
李秀芬,
王献溥,
何利娟,
何恒斌,
林峰,
吕兆林,
于格,
贾彩凤,
钟健,
马履一,
郭小平,
杨永福,
张亚利,
赵广亮,
史军辉,
张力平,
张春雨,
许月卿,
曹金珍,
胥辉,
D.PascalKamdem,
李悦,
朱教君,
赵博光,
习宝田,
王继兴,
王骏,
杨培岭,
毕华兴,
杨明嘉,
郑彩霞,
赵秀海,
黄忠良,
李鸿琦,
鲁春霞,
尚晓倩,
郝玉光,
孙长霞,
邵晓梅,
曾德慧,
于顺利,
朱清科,
王希群,
郭惠红,
杨为民,
王秀珍,
谢高地,
甘敬,
陈宏伟,
崔小鹏,
王庆礼,
费孛,
丁琼,
刘燕,
朱金兆,
李黎,
张榕,
张志2,
欧阳学军,
任树梅,
姜凤岐,
包仁艳,
郑景明,
尚宇,
范志平,
蔡宝军,
刘鑫,
贾桂霞,
何晓青,
刘艳,
刘足根,
张池,
张中南,
贾昆锋,
沈应柏,
纳磊,
李凤兰,
鹿振友,
李林,
陈伏生,
张方秋,
唐小明,
周金池,
毛志宏,
申世杰,
周小勇,
赵琼,
马玲
2006, 28(4): 159-163.
摘要:
到20世纪末,北京市规划宜林荒山基本实现绿化,林业生产的主要任务已由大规模植树造林转变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培育的任务已发生根本性转变.根据北京市森林资源现状和实践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提出北京市森林经营的基本原则:永续利用,生态优先(目的);整体保护,局部改造(措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过程);科学培育,持续发展(方法).
到20世纪末,北京市规划宜林荒山基本实现绿化,林业生产的主要任务已由大规模植树造林转变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培育的任务已发生根本性转变.根据北京市森林资源现状和实践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提出北京市森林经营的基本原则:永续利用,生态优先(目的);整体保护,局部改造(措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过程);科学培育,持续发展(方法).
于格,
王献溥,
张力平,
李笑吟,
张春雨,
姜春宁,
杨永福,
何恒斌,
于占源,
何利娟,
赖巧玲,
王勇,
吕兆林,
钟健,
史军辉,
马履一,
李秀芬,
曹金珍,
郭小平,
赵广亮,
许月卿,
贾彩凤,
林峰,
李长洪,
王华,
张亚利,
李鸿琦,
赵秀海,
曾德慧,
胥辉,
毕华兴,
D.PascalKamdem,
郑彩霞,
李悦,
王继兴,
王骏,
郝玉光,
杨明嘉,
杨培岭,
尚晓倩,
孙长霞,
邵晓梅,
朱清科,
赵博光,
鲁春霞,
朱教君,
王希群,
黄忠良,
于顺利,
郭惠红,
习宝田,
陈宏伟,
王秀珍,
费孛,
郑景明,
甘敬,
张志2,
刘燕,
杨为民,
朱金兆,
丁琼,
包仁艳,
李黎,
张榕,
谢高地,
姜凤岐,
尚宇,
崔小鹏,
王庆礼,
任树梅,
欧阳学军,
张中南,
贾桂霞,
张池,
刘足根,
何晓青,
刘艳,
贾昆锋,
范志平,
沈应柏,
蔡宝军,
刘鑫,
鹿振友,
李凤兰,
毛志宏,
张方秋,
李林,
唐小明,
周金池,
纳磊,
陈伏生,
申世杰,
周小勇,
马玲,
赵琼
2006, 28(4): 106-111.
摘要:
该文对单瓣和重瓣紫花木槿雌雄蕊的发育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单瓣紫花木槿的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面体状的四分体,成熟花粉是二细胞型,圆球状,表面有刺,雌蕊发育滞后于雄蕊发育一周左右,即雄蕊发育至单核小孢子时期时,珠心内大孢子母细胞开始进行减数分裂,历经蓼型胚囊的发育模式,发育为成熟胚囊.重瓣紫花木槿的雌雄蕊均瓣化并败育.单瓣紫花木槿开花后第4天开始进行双受精,胚的发育历经球形原胚、心形胚、鱼雷胚、子叶胚及成熟胚时期,核型胚乳,种子成熟后无胚乳.
该文对单瓣和重瓣紫花木槿雌雄蕊的发育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单瓣紫花木槿的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面体状的四分体,成熟花粉是二细胞型,圆球状,表面有刺,雌蕊发育滞后于雄蕊发育一周左右,即雄蕊发育至单核小孢子时期时,珠心内大孢子母细胞开始进行减数分裂,历经蓼型胚囊的发育模式,发育为成熟胚囊.重瓣紫花木槿的雌雄蕊均瓣化并败育.单瓣紫花木槿开花后第4天开始进行双受精,胚的发育历经球形原胚、心形胚、鱼雷胚、子叶胚及成熟胚时期,核型胚乳,种子成熟后无胚乳.
钟健,
吕兆林,
何利娟,
贾彩凤,
何恒斌,
姜春宁,
赖巧玲,
李笑吟,
许月卿,
王献溥,
王华,
于格,
史军辉,
王勇,
郭小平,
赵广亮,
张力平,
林峰,
张亚利,
李长洪,
于占源,
曹金珍,
杨永福,
李秀芬,
张春雨,
马履一,
李鸿琦,
杨明嘉,
邵晓梅,
郝玉光,
尚晓倩,
李悦,
习宝田,
毕华兴,
黄忠良,
王继兴,
朱教君,
郭惠红,
王骏,
朱清科,
D.PascalKamdem,
孙长霞,
鲁春霞,
曾德慧,
赵博光,
贾桂霞,
于顺利,
赵秀海,
胥辉,
王希群,
杨培岭,
郑彩霞,
王庆礼,
姜凤岐,
崔小鹏,
欧阳学军,
包仁艳,
郑景明,
甘敬,
尚宇,
张榕,
陈宏伟,
费孛,
朱金兆,
刘燕,
张志2,
李黎,
丁琼,
谢高地,
王秀珍,
杨为民,
任树梅,
沈应柏,
蔡宝军,
刘足根,
范志平,
张中南,
刘鑫,
何晓青,
张池,
贾昆锋,
刘艳,
李林,
纳磊,
陈伏生,
唐小明,
周金池,
鹿振友,
张方秋,
毛志宏,
李凤兰,
赵琼,
马玲,
周小勇,
申世杰
2006, 28(4): 155-158.
摘要:
为探索研究油松的新方法,该文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以油松针叶为材料萃取萜烯类化合物,以α蒎烯、β石竹烯为研究的重点,采用单因子变化的实验方法,通过GC和GC/MS监测,改变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找到最佳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温度40℃和萃取时间20 min,是从油松针叶中萃取以α蒎烯和β石竹烯为代表的萜烯类化合物得率较高的萃取条件.与水蒸气蒸馏相比,该实验方法省时且样品收率高.
为探索研究油松的新方法,该文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以油松针叶为材料萃取萜烯类化合物,以α蒎烯、β石竹烯为研究的重点,采用单因子变化的实验方法,通过GC和GC/MS监测,改变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找到最佳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温度40℃和萃取时间20 min,是从油松针叶中萃取以α蒎烯和β石竹烯为代表的萜烯类化合物得率较高的萃取条件.与水蒸气蒸馏相比,该实验方法省时且样品收率高.
吕兆林,
张春雨,
张亚利,
张力平,
王献溥,
曹金珍,
赖巧玲,
马履一,
林峰,
何利娟,
姜春宁,
贾彩凤,
于占源,
许月卿,
赵广亮,
杨永福,
何恒斌,
李长洪,
李笑吟,
于格,
史军辉,
李秀芬,
郭小平,
王华,
王勇,
钟健,
朱教君,
曾德慧,
王继兴,
郭惠红,
尚晓倩,
赵秀海,
于顺利,
胥辉,
赵博光,
王希群,
孙长霞,
朱清科,
毕华兴,
D.PascalKamdem,
郝玉光,
习宝田,
杨培岭,
王骏,
杨明嘉,
黄忠良,
李悦,
邵晓梅,
李鸿琦,
鲁春霞,
郑彩霞,
李黎,
崔小鹏,
陈宏伟,
欧阳学军,
郑景明,
刘燕,
甘敬,
王秀珍,
谢高地,
朱金兆,
费孛,
任树梅,
包仁艳,
王庆礼,
尚宇,
张志2,
丁琼,
杨为民,
姜凤岐,
张榕,
周金池,
贾昆锋,
刘足根,
张池,
何晓青,
范志平,
张中南,
刘艳,
贾桂霞,
刘鑫,
蔡宝军,
沈应柏,
张方秋,
毛志宏,
鹿振友,
纳磊,
陈伏生,
李凤兰,
李林,
唐小明,
周小勇,
马玲,
申世杰,
赵琼
2006, 28(4): 164-168.
摘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化以及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保护的观点正在迅速发展,所以,对保护区的理解也在深化.保护区建立的目的除了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核心外,还包括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效益的维护,还与广泛的社会发展进程相结合,而且对作为生物多样性不可缺少的伙伴——文化资源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此,对保护区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类型和监控类型的划分以及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发挥保护区的巨大作用,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化以及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保护的观点正在迅速发展,所以,对保护区的理解也在深化.保护区建立的目的除了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核心外,还包括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效益的维护,还与广泛的社会发展进程相结合,而且对作为生物多样性不可缺少的伙伴——文化资源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此,对保护区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类型和监控类型的划分以及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发挥保护区的巨大作用,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于占源,
赖巧玲,
张力平,
张亚利,
许月卿,
姜春宁,
贾彩凤,
李长洪,
王勇,
王华,
杨永福,
马履一,
史军辉,
曹金珍,
李笑吟,
林峰,
何利娟,
郭小平,
王献溥,
钟健,
张春雨,
何恒斌,
李秀芬,
赵广亮,
于格,
吕兆林,
赵博光,
郭惠红,
王继兴,
胥辉,
李鸿琦,
邵晓梅,
黄忠良,
朱教君,
王骏,
赵秀海,
曾德慧,
鲁春霞,
李悦,
于顺利,
D.PascalKamdem,
孙长霞,
杨明嘉,
郝玉光,
习宝田,
毕华兴,
王希群,
杨培岭,
尚晓倩,
朱清科,
郑彩霞,
费孛,
丁琼,
刘燕,
尚宇,
王庆礼,
谢高地,
欧阳学军,
杨为民,
郑景明,
包仁艳,
张榕,
崔小鹏,
李黎,
姜凤岐,
甘敬,
陈宏伟,
任树梅,
朱金兆,
周金池,
王秀珍,
张志2,
刘鑫,
范志平,
张池,
何晓青,
刘艳,
贾昆锋,
刘足根,
张中南,
贾桂霞,
沈应柏,
蔡宝军,
唐小明,
纳磊,
毛志宏,
陈伏生,
张方秋,
鹿振友,
李凤兰,
李林,
马玲,
周小勇,
申世杰,
赵琼
2006, 28(4): 112-117.
摘要:
为了探索北方城市绿化常绿阔叶灌木抵御冬季冻害能力的水分、有机抗旱剂BGA的最佳耦合环境,在中国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内,用电导法和冻害调查法测定了小区、盆栽大叶黄杨的抗冻害能力随土壤水分和BGA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土壤水分、BGA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大叶黄杨的抗冻害能力有极显著的影响.当土壤含水量在60%~75% FC (田间持水量)时,大叶黄杨的抗冻害能力与BGA用量的关系为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其他水分水平,呈线性下降关系;施用BGA时,大叶黄杨的抗冻害能力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亦为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在60%~75% FC时最大.最后,提出了适宜于大叶黄杨抗寒性的土壤水分、BGA 用量的大致耦合范围.
为了探索北方城市绿化常绿阔叶灌木抵御冬季冻害能力的水分、有机抗旱剂BGA的最佳耦合环境,在中国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内,用电导法和冻害调查法测定了小区、盆栽大叶黄杨的抗冻害能力随土壤水分和BGA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土壤水分、BGA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大叶黄杨的抗冻害能力有极显著的影响.当土壤含水量在60%~75% FC (田间持水量)时,大叶黄杨的抗冻害能力与BGA用量的关系为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其他水分水平,呈线性下降关系;施用BGA时,大叶黄杨的抗冻害能力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亦为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在60%~75% FC时最大.最后,提出了适宜于大叶黄杨抗寒性的土壤水分、BGA 用量的大致耦合范围.
史军辉,
曹金珍,
林峰,
吕兆林,
李长洪,
郭小平,
贾彩凤,
许月卿,
钟健,
李秀芬,
王勇,
姜春宁,
于格,
何恒斌,
于占源,
张力平,
何利娟,
张春雨,
马履一,
王献溥,
赖巧玲,
赵广亮,
李笑吟,
王华,
杨永福,
张亚利,
毕华兴,
赵秀海,
于顺利,
邵晓梅,
李悦,
孙长霞,
李鸿琦,
鲁春霞,
习宝田,
黄忠良,
郝玉光,
王继兴,
胥辉,
朱教君,
赵博光,
王希群,
郭惠红,
王骏,
D.PascalKamdem,
曾德慧,
郑彩霞,
尚晓倩,
朱清科,
杨明嘉,
杨培岭,
杨为民,
张志2,
任树梅,
崔小鹏,
李黎,
刘燕,
谢高地,
甘敬,
朱金兆,
欧阳学军,
郑景明,
姜凤岐,
包仁艳,
尚宇,
费孛,
张榕,
陈宏伟,
王庆礼,
王秀珍,
丁琼,
蔡宝军,
刘足根,
贾昆锋,
张中南,
范志平,
何晓青,
贾桂霞,
刘鑫,
沈应柏,
张池,
刘艳,
唐小明,
李林,
李凤兰,
毛志宏,
纳磊,
鹿振友,
陈伏生,
周金池,
张方秋,
周小勇,
赵琼,
马玲,
申世杰
2006, 28(4): 129-134.
摘要:
该文以珍珠岩为栽培介质,研究了在缺少N、P、K、Ca、Mg、Fe及其他微量元素情况下,幼苗的生长状况及其相应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缺少N、P、K时,幼苗在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干重等生长指标上均与对照差异极其显著,同时在形态特征上表现出各自典型的缺素症状.其他元素则对其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对叶色有较大影响.此外,人工接种根瘤菌时,研究了不同N素水平对幼苗生长和根系结瘤的影响.结果显示,在N素水平为0 mol/L时,平均结瘤量达28个/株;0003 75 mol/L下仅8个/株;高于0007 5 mol/L,则无根瘤出现.对生长量的分析表明,幼苗生长与N素水平成正相关;低N水平下人工接种根瘤菌可以促进幼苗生长.
该文以珍珠岩为栽培介质,研究了在缺少N、P、K、Ca、Mg、Fe及其他微量元素情况下,幼苗的生长状况及其相应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缺少N、P、K时,幼苗在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干重等生长指标上均与对照差异极其显著,同时在形态特征上表现出各自典型的缺素症状.其他元素则对其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对叶色有较大影响.此外,人工接种根瘤菌时,研究了不同N素水平对幼苗生长和根系结瘤的影响.结果显示,在N素水平为0 mol/L时,平均结瘤量达28个/株;0003 75 mol/L下仅8个/株;高于0007 5 mol/L,则无根瘤出现.对生长量的分析表明,幼苗生长与N素水平成正相关;低N水平下人工接种根瘤菌可以促进幼苗生长.
王献溥,
林峰,
许月卿,
史军辉,
王勇,
何恒斌,
李长洪,
李笑吟,
姜春宁,
于格,
张力平,
张春雨,
钟健,
张亚利,
贾彩凤,
赖巧玲,
于占源,
杨永福,
王华,
曹金珍,
吕兆林,
李秀芬,
赵广亮,
何利娟,
郭小平,
马履一,
D.PascalKamdem,
杨培岭,
曾德慧,
杨明嘉,
习宝田,
郭惠红,
朱教君,
鲁春霞,
朱清科,
李悦,
郝玉光,
王骏,
贾桂霞,
王希群,
邵晓梅,
郑彩霞,
王继兴,
李鸿琦,
于顺利,
尚晓倩,
赵秀海,
胥辉,
毕华兴,
孙长霞,
黄忠良,
赵博光,
费孛,
朱金兆,
王秀珍,
刘燕,
张榕,
陈宏伟,
杨为民,
姜凤岐,
包仁艳,
甘敬,
谢高地,
任树梅,
王庆礼,
李黎,
尚宇,
郑景明,
丁琼,
欧阳学军,
张志2,
崔小鹏,
何晓青,
贾昆锋,
刘艳,
刘足根,
张池,
张中南,
范志平,
蔡宝军,
沈应柏,
刘鑫,
唐小明,
鹿振友,
李林,
张方秋,
纳磊,
李凤兰,
陈伏生,
周金池,
毛志宏,
赵琼,
马玲,
申世杰,
周小勇
2006, 28(4): 100-105.
摘要:
探索华山松的离体培养技术,对发展该树种的遗传调控技术和建立相关快繁体系等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该试验以华山松的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生长调节剂和蔗糖等因子对其再生体系建立各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DCR+BA 3.0~5.0 mg/L+蔗糖30 g/L+琼脂5.0 g/L,最高诱导率可达到67.57%;②在相同浓度下,BA诱导不定芽的效果好于KT;③继代培养时必须降低培养基中的无机盐和生长调节剂含量;④添加0.1 mg/L IBA和2 g/L活性炭有利于丛生芽和茎段的伸长生长;⑤在附加4.0~5.0 mg/L IBA的1/2 DCR培养基上,从诱导的愈伤组织内可以分化出较粗短的不定根,但植株移栽时较难成活.试验反映出的不同树种的离体胚在培养基上放置取向效应的差异机制问题和华山松的生根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探索华山松的离体培养技术,对发展该树种的遗传调控技术和建立相关快繁体系等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该试验以华山松的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生长调节剂和蔗糖等因子对其再生体系建立各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DCR+BA 3.0~5.0 mg/L+蔗糖30 g/L+琼脂5.0 g/L,最高诱导率可达到67.57%;②在相同浓度下,BA诱导不定芽的效果好于KT;③继代培养时必须降低培养基中的无机盐和生长调节剂含量;④添加0.1 mg/L IBA和2 g/L活性炭有利于丛生芽和茎段的伸长生长;⑤在附加4.0~5.0 mg/L IBA的1/2 DCR培养基上,从诱导的愈伤组织内可以分化出较粗短的不定根,但植株移栽时较难成活.试验反映出的不同树种的离体胚在培养基上放置取向效应的差异机制问题和华山松的生根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王华,
张亚利,
于格,
马履一,
何利娟,
史军辉,
姜春宁,
李长洪,
杨永福,
王献溥,
林峰,
王勇,
许月卿,
何恒斌,
贾彩凤,
吕兆林,
张春雨,
李秀芬,
张力平,
李笑吟,
钟健,
赖巧玲,
于占源,
赵广亮,
曹金珍,
郭小平,
曾德慧,
李鸿琦,
鲁春霞,
杨培岭,
杨明嘉,
孙长霞,
邵晓梅,
赵秀海,
郝玉光,
于顺利,
习宝田,
D.PascalKamdem,
尚晓倩,
王希群,
郭惠红,
朱教君,
黄忠良,
郑彩霞,
赵博光,
毕华兴,
王继兴,
朱清科,
胥辉,
李悦,
王骏,
包仁艳,
杨为民,
刘燕,
费孛,
谢高地,
李黎,
张榕,
甘敬,
王庆礼,
丁琼,
陈宏伟,
郑景明,
任树梅,
王秀珍,
尚宇,
周金池,
张志2,
朱金兆,
崔小鹏,
姜凤岐,
欧阳学军,
贾昆锋,
何晓青,
刘鑫,
张中南,
范志平,
刘艳,
蔡宝军,
沈应柏,
贾桂霞,
刘足根,
张池,
李凤兰,
张方秋,
毛志宏,
李林,
唐小明,
纳磊,
鹿振友,
陈伏生,
马玲,
周小勇,
申世杰,
赵琼
2006, 28(4): 28-33.
摘要:
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清原森林生态试验站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树种、林型之间遭受雪/风害时的差异. 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受雪/风危害在数量上有所差异,以枫桦受害最重,假色槭最轻;不同树种折断受害类型和被压弯受害类型的百分比差异显著. ②雪/风灾害对林木的破坏与树木的大小有关,其中粗大林木(即冠幅较大)易受折断的危害;而低矮、小径级的林木更趋向于被压弯. ③不同林型遭受灾害的程度不同,以枫桦为优势种的林型与以假色槭为优势种的林型其受灾总量百分比之间差异显著.
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清原森林生态试验站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树种、林型之间遭受雪/风害时的差异. 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受雪/风危害在数量上有所差异,以枫桦受害最重,假色槭最轻;不同树种折断受害类型和被压弯受害类型的百分比差异显著. ②雪/风灾害对林木的破坏与树木的大小有关,其中粗大林木(即冠幅较大)易受折断的危害;而低矮、小径级的林木更趋向于被压弯. ③不同林型遭受灾害的程度不同,以枫桦为优势种的林型与以假色槭为优势种的林型其受灾总量百分比之间差异显著.
王华,
张力平,
张春雨,
贾彩凤,
何恒斌,
于格,
王献溥,
杨永福,
赖巧玲,
张亚利,
王勇,
许月卿,
吕兆林,
赵广亮,
李秀芬,
于占源,
钟健,
林峰,
李长洪,
姜春宁,
马履一,
李笑吟,
郭小平,
史军辉,
何利娟,
曹金珍,
郝玉光,
李鸿琦,
王继兴,
毕华兴,
孙长霞,
鲁春霞,
赵秀海,
习宝田,
李悦,
杨培岭,
尚晓倩,
王骏,
赵博光,
曾德慧,
杨明嘉,
胥辉,
郭惠红,
王希群,
D.PascalKamdem,
朱清科,
朱教君,
郑彩霞,
黄忠良,
贾桂霞,
邵晓梅,
于顺利,
包仁艳,
任树梅,
刘燕,
王庆礼,
杨为民,
费孛,
欧阳学军,
姜凤岐,
尚宇,
郑景明,
李黎,
崔小鹏,
甘敬,
张志2,
谢高地,
王秀珍,
张榕,
陈宏伟,
丁琼,
朱金兆,
刘足根,
刘鑫,
张池,
范志平,
蔡宝军,
刘艳,
沈应柏,
贾昆锋,
何晓青,
张中南,
纳磊,
李林,
唐小明,
李凤兰,
张方秋,
陈伏生,
周金池,
毛志宏,
鹿振友,
申世杰,
周小勇,
马玲,
赵琼
2006, 28(4): 12-16.
摘要:
该文将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应用于指接木材的力学性能分析.首先编写了一种新的数字散斑相关计算程序,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验证其适合于拉伸实验;然后将它用于落叶松指接材的拉伸实验.结果表明,指接材在拉伸时齿根处发生了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拉伸破坏首先从这里开始,另外齿长对落叶松指接材的抗拉强度影响较小;同时也证明了该方法用于木材指形接头的位移应变场分析是可行的.
该文将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应用于指接木材的力学性能分析.首先编写了一种新的数字散斑相关计算程序,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验证其适合于拉伸实验;然后将它用于落叶松指接材的拉伸实验.结果表明,指接材在拉伸时齿根处发生了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拉伸破坏首先从这里开始,另外齿长对落叶松指接材的抗拉强度影响较小;同时也证明了该方法用于木材指形接头的位移应变场分析是可行的.
曹金珍,
许月卿,
张亚利,
吕兆林,
赖巧玲,
王华,
王勇,
郭小平,
于格,
姜春宁,
王献溥,
林峰,
赵广亮,
史军辉,
李笑吟,
杨永福,
张力平,
钟健,
马履一,
何利娟,
李秀芬,
于占源,
张春雨,
李长洪,
何恒斌,
贾彩凤,
李悦,
王继兴,
于顺利,
胥辉,
邵晓梅,
赵秀海,
孙长霞,
D.PascalKamdem,
郑彩霞,
赵博光,
杨培岭,
郝玉光,
王希群,
毕华兴,
朱清科,
李鸿琦,
王骏,
朱教君,
鲁春霞,
郭惠红,
尚晓倩,
黄忠良,
习宝田,
曾德慧,
杨明嘉,
杨为民,
王庆礼,
张榕,
尚宇,
姜凤岐,
谢高地,
任树梅,
刘燕,
王秀珍,
包仁艳,
费孛,
李黎,
崔小鹏,
张志2,
周金池,
欧阳学军,
郑景明,
丁琼,
陈宏伟,
朱金兆,
甘敬,
蔡宝军,
张池,
张中南,
何晓青,
贾昆锋,
刘艳,
刘鑫,
刘足根,
沈应柏,
贾桂霞,
范志平,
张方秋,
陈伏生,
纳磊,
李凤兰,
李林,
鹿振友,
唐小明,
毛志宏,
申世杰,
马玲,
赵琼,
周小勇
2006, 28(4): 6-11.
摘要:
该文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植物单宁改性树脂对碱性橙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动力学研究表明,植物单宁改性树脂对碱性橙的吸附脱色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式;由动力学速率方程可知,该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同时伴有吸附剂内的粒子扩散.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是放热吸附,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这与实验结果相符合;此外,吸附过程为自发的物理吸附.
该文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植物单宁改性树脂对碱性橙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动力学研究表明,植物单宁改性树脂对碱性橙的吸附脱色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式;由动力学速率方程可知,该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同时伴有吸附剂内的粒子扩散.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是放热吸附,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这与实验结果相符合;此外,吸附过程为自发的物理吸附.
马履一,
张春雨,
许月卿,
曹金珍,
史军辉,
王献溥,
于占源,
李秀芬,
张亚利,
林峰,
张力平,
何利娟,
贾彩凤,
杨永福,
赵广亮,
李笑吟,
钟健,
王勇,
郭小平,
赖巧玲,
于格,
姜春宁,
何恒斌,
李长洪,
王华,
吕兆林,
李悦,
杨培岭,
郑彩霞,
郭惠红,
杨明嘉,
邵晓梅,
朱教君,
孙长霞,
于顺利,
鲁春霞,
赵博光,
尚晓倩,
赵秀海,
郝玉光,
朱清科,
曾德慧,
李鸿琦,
王继兴,
王骏,
毕华兴,
王希群,
黄忠良,
D.PascalKamdem,
胥辉,
习宝田,
张榕,
张志2,
任树梅,
朱金兆,
李黎,
崔小鹏,
欧阳学军,
甘敬,
姜凤岐,
包仁艳,
王庆礼,
谢高地,
杨为民,
尚宇,
陈宏伟,
郑景明,
刘燕,
王秀珍,
丁琼,
费孛,
刘艳,
沈应柏,
刘鑫,
贾昆锋,
何晓青,
范志平,
张中南,
刘足根,
张池,
贾桂霞,
蔡宝军,
纳磊,
周金池,
张方秋,
李林,
陈伏生,
唐小明,
鹿振友,
毛志宏,
李凤兰,
马玲,
周小勇,
申世杰,
赵琼
2006, 28(4): 1-5.
摘要:
该研究中测定了蒸馏水、二碘甲烷、甲酰胺和甘油等4种参照液体在不同水基防腐处理(包括铬化砷酸铜CCA以及另外两种商品名为NW和NS的处理)后的木材表面所形成的接触角,并根据酸碱作用理论计算得到其表面自由能及其两个分量——Lifshizvan der Waals(LW)分量和酸碱作用(AB)分量.结果表明,NW和CCA处理使木材表面的疏水性有所增加,而NS处理由于早材的水分渗透速率加快总体表现为亲水性增加.利用蒸馏水、二碘甲烷、甲酰胺这3种参照液体计算得到的未处理早材、未处理晚材、CCA处理早材、CCA处理晚材、NW处理早材、NW处理晚材、NS处理早材和NS处理晚材的表面自由能分别为43.1、44.5、43.4、45.1、49.4、40.6、46.0和40.9 mJ/m[[sup]]2[[/sup]].由此可见,CCA处理材的表面自由能接近于未处理材,而经过NW和NS处理后,早材和晚材的表面能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对于木材整体来说表面自由能仍接近于未处理材.
该研究中测定了蒸馏水、二碘甲烷、甲酰胺和甘油等4种参照液体在不同水基防腐处理(包括铬化砷酸铜CCA以及另外两种商品名为NW和NS的处理)后的木材表面所形成的接触角,并根据酸碱作用理论计算得到其表面自由能及其两个分量——Lifshizvan der Waals(LW)分量和酸碱作用(AB)分量.结果表明,NW和CCA处理使木材表面的疏水性有所增加,而NS处理由于早材的水分渗透速率加快总体表现为亲水性增加.利用蒸馏水、二碘甲烷、甲酰胺这3种参照液体计算得到的未处理早材、未处理晚材、CCA处理早材、CCA处理晚材、NW处理早材、NW处理晚材、NS处理早材和NS处理晚材的表面自由能分别为43.1、44.5、43.4、45.1、49.4、40.6、46.0和40.9 mJ/m[[sup]]2[[/sup]].由此可见,CCA处理材的表面自由能接近于未处理材,而经过NW和NS处理后,早材和晚材的表面能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对于木材整体来说表面自由能仍接近于未处理材.
张力平,
郭小平,
曹金珍,
王勇,
杨永福,
赵广亮,
李长洪,
贾彩凤,
王华,
于格,
姜春宁,
何恒斌,
赖巧玲,
许月卿,
李秀芬,
张春雨,
李笑吟,
吕兆林,
林峰,
张亚利,
何利娟,
王献溥,
钟健,
马履一,
于占源,
史军辉,
王希群,
郝玉光,
朱清科,
胥辉,
杨培岭,
郭惠红,
朱教君,
王骏,
杨明嘉,
赵博光,
尚晓倩,
李悦,
鲁春霞,
孙长霞,
曾德慧,
习宝田,
于顺利,
黄忠良,
毕华兴,
赵秀海,
李鸿琦,
王继兴,
D.PascalKamdem,
郑彩霞,
邵晓梅,
王庆礼,
欧阳学军,
任树梅,
陈宏伟,
谢高地,
王秀珍,
包仁艳,
崔小鹏,
丁琼,
朱金兆,
费孛,
姜凤岐,
甘敬,
张志2,
郑景明,
刘燕,
张榕,
李黎,
尚宇,
杨为民,
刘艳,
贾昆锋,
范志平,
何晓青,
张中南,
刘鑫,
贾桂霞,
蔡宝军,
刘足根,
张池,
沈应柏,
周金池,
李凤兰,
李林,
鹿振友,
陈伏生,
张方秋,
唐小明,
纳磊,
毛志宏,
马玲,
赵琼,
申世杰,
周小勇
2006, 28(4): 22-27.
摘要:
该文通过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设立的固定植物样带,研究地上植物组成数量特征和土壤种子库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该植物样带共有木本植物93种,其中,乔木60种,灌木33种;草本植物30种,其中,蕨类植物12种.② 植物样带土壤种子库出现木本植物36种,其中,乔木11种,灌木25种.土壤种子库木本植物种子数量平均183粒/m[[sup]]2[[/sup]],其中,灌木平均数量为162粒/m[[sup]]2[[/sup]],乔木平均数量为21粒/m[[sup]]2[[/sup]],灌木在土壤种子库中的数量远远高于乔木;出现草本植物13种,其中蕨类植物3种,草本植物种子数量平均为215粒/m[[sup]]2[[/sup]]③土壤种子库与地上优势种相关性比较:草本灌木 乔木.土壤中,草本植物种子数量以先锋种为主;乔木中,演替中间种的种子数量占优;灌木中,演替先锋种种子数量占优.④地上植被和土壤种子库之间的关系通过将森林群落植物划分为不同的生活型进行比较,灌木的Sorensen系数(0.54)草本(0.32)乔木(0.28).如果将地上植物按径级除去幼树,乔木的Sorensen系数为0.47从共有种百分比来看,乔木为91%,灌木为65%,草本植物为50%.
该文通过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设立的固定植物样带,研究地上植物组成数量特征和土壤种子库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该植物样带共有木本植物93种,其中,乔木60种,灌木33种;草本植物30种,其中,蕨类植物12种.② 植物样带土壤种子库出现木本植物36种,其中,乔木11种,灌木25种.土壤种子库木本植物种子数量平均183粒/m[[sup]]2[[/sup]],其中,灌木平均数量为162粒/m[[sup]]2[[/sup]],乔木平均数量为21粒/m[[sup]]2[[/sup]],灌木在土壤种子库中的数量远远高于乔木;出现草本植物13种,其中蕨类植物3种,草本植物种子数量平均为215粒/m[[sup]]2[[/sup]]③土壤种子库与地上优势种相关性比较:草本灌木 乔木.土壤中,草本植物种子数量以先锋种为主;乔木中,演替中间种的种子数量占优;灌木中,演替先锋种种子数量占优.④地上植被和土壤种子库之间的关系通过将森林群落植物划分为不同的生活型进行比较,灌木的Sorensen系数(0.54)草本(0.32)乔木(0.28).如果将地上植物按径级除去幼树,乔木的Sorensen系数为0.47从共有种百分比来看,乔木为91%,灌木为65%,草本植物为50%.
赖巧玲,
何利娟,
于占源,
王献溥,
李秀芬,
李笑吟,
何恒斌,
曹金珍,
杨永福,
许月卿,
林峰,
马履一,
张春雨,
张力平,
吕兆林,
郭小平,
王勇,
贾彩凤,
王华,
张亚利,
李长洪,
于格,
赵广亮,
姜春宁,
史军辉,
钟健,
郭惠红,
李鸿琦,
朱教君,
杨明嘉,
王骏,
邵晓梅,
王继兴,
鲁春霞,
胥辉,
郑彩霞,
朱清科,
毕华兴,
孙长霞,
李悦,
曾德慧,
习宝田,
赵博光,
于顺利,
黄忠良,
赵秀海,
杨培岭,
郝玉光,
王希群,
尚晓倩,
D.PascalKamdem,
张榕,
张志2,
李黎,
刘燕,
杨为民,
朱金兆,
甘敬,
尚宇,
周金池,
姜凤岐,
崔小鹏,
王庆礼,
欧阳学军,
费孛,
包仁艳,
任树梅,
谢高地,
陈宏伟,
郑景明,
王秀珍,
丁琼,
刘艳,
贾昆锋,
范志平,
张中南,
刘足根,
刘鑫,
何晓青,
蔡宝军,
贾桂霞,
张池,
沈应柏,
鹿振友,
张方秋,
纳磊,
李林,
李凤兰,
毛志宏,
陈伏生,
唐小明,
赵琼,
马玲,
申世杰,
周小勇
2006, 28(4): 45-50.
摘要:
为探寻半干旱区草地生产力进一步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该文采用3因素2水平析因设计对草地进行水(0,80 mm)、氮(0,20 g/(m[[sup]]2[[/sup]]·a))、磷(P2O5)(0,10 g/(m[[sup]]2[[/sup]]·a))添加实验,研究了2004年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与土壤呼吸的响应. 8种处理分别为添加水(W)、加氮肥(N)、加磷肥(P)、加水+氮肥(WN)、加水+磷肥(WP)、加氮肥+磷肥(NP)、加水+氮肥+磷肥(WNP)和对照(CK),每种处理6次重复,随机分配在48个4 m × 4 m的样方中. 研究结果表明:施氮肥不仅增加了ANPP,而且推迟了植物生长高峰期; 草地生产力明显受到氮素的制约,水分和磷素并不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性因子; 土壤呼吸7月份最高;干旱期添加水与不添加水处理的CO2排放速率差异显著; 添加水增加了土壤CO2的排放速率,但是施磷肥对土壤呼吸存在抑制效应. 建议对半干旱区沙质草地的管理应以施氮肥为主,辅以磷肥,不宜灌溉.
为探寻半干旱区草地生产力进一步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该文采用3因素2水平析因设计对草地进行水(0,80 mm)、氮(0,20 g/(m[[sup]]2[[/sup]]·a))、磷(P2O5)(0,10 g/(m[[sup]]2[[/sup]]·a))添加实验,研究了2004年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与土壤呼吸的响应. 8种处理分别为添加水(W)、加氮肥(N)、加磷肥(P)、加水+氮肥(WN)、加水+磷肥(WP)、加氮肥+磷肥(NP)、加水+氮肥+磷肥(WNP)和对照(CK),每种处理6次重复,随机分配在48个4 m × 4 m的样方中. 研究结果表明:施氮肥不仅增加了ANPP,而且推迟了植物生长高峰期; 草地生产力明显受到氮素的制约,水分和磷素并不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性因子; 土壤呼吸7月份最高;干旱期添加水与不添加水处理的CO2排放速率差异显著; 添加水增加了土壤CO2的排放速率,但是施磷肥对土壤呼吸存在抑制效应. 建议对半干旱区沙质草地的管理应以施氮肥为主,辅以磷肥,不宜灌溉.